RNA疫苗中的RNA如何进入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有一道课后题,是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练习与应用中的一道题。[1]
图1:脂质体可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图片来源[1]
题目给出的背景材料是关于脂质体运输药物的,这让我想到了引发激烈讨论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有关新冠疫苗的一点小知识。
1.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
新冠疫苗我是注射过的。不过,我注射的是国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图2:作者注射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我们习惯将灭活病毒疫苗称为传统疫苗,这是相对RNA疫苗和DNA疫苗等的新型疫苗而言的。[2]
图3:传统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比较,图片来源
除了灭活病毒以外,在新冠病毒疫苗中,还有一个被广泛关注的新型疫苗----mRNA疫苗。mRNA疫苗的原理是:注射一段病毒蛋白的mRNA序列并使之进入细胞,在此mRNA序列的引导下,细胞合成分泌病毒蛋白。人体免疫系统将此病毒蛋白视为抗原(antigen, Ag),引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antibody,Ab)和记忆细胞,预防疾病。[3]
mRNA是核酸单链,在体外非常脆弱,很容易被无处不在的RNA酶(RNase))水解为核苷酸小分子。因此mRNA疫苗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怎样将RNA保护好,安全的进入细胞。
那么,mRNA疫苗中的mRNA是如何进入细胞的呢?
2.磷脂分子的结构与脂质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磷脂分子的结构[4]。
图4:磷脂分子,图片来源[4]
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多个脂质分子在水中总式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1961年英国科学家将磷脂和水混合后,施加超声波处理,获得了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被的封闭型囊泡状结构----脂质体(Liposome)。[5]
图5:脂质体的形成,图片来源[5]
脂质体可采用多种天然或合成脂质制备,能有效的将药物与外界有效的隔开,可用于输送药物,在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等领域得以应用。[6]
图6:脂质体示意图,图片来源[6]
脂质纳米颗粒 (Lipid Nanoparticle,LNP)是运送核酸最先进的输送系统。脂质纳米颗粒具有核酸包封率高,能够有效转染,组织穿透性增强,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这些特性使脂质纳米颗粒成为出色的核酸输送载体。
图7:脂质纳米颗粒示意图,图片来源[6]
3.小结
无论是以脂质体还是以脂质纳米颗粒运送RNA进入细胞,都利用了磷脂分子的亲水疏水特性。脂质小泡与细胞膜接触后发生融合,小泡中的水溶性药物得以进入细胞内部,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图片来源见参考。
参考
- ^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Ⅰ,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新版
- ^mRNA Vaccines: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Vaccination https://www.modernatx.com/sites/default/files/RNA_Vaccines_White_Paper_Moderna_050317_v8_4.pdf
- ^Pardi N , Hogan M J , Porter F W , et al. mRNA vaccines — a new era in vaccinology[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8.
- ^Reece, Jane B. Campbell biology, 11th edition. 2017.
- ^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 ^https://www.precisionnanosystem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