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而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如果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和血浆中相应的凝集素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发生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聚集成簇,伴有溶血发生)。每个凝集素上约含有10个抗原结合位点,凝集素作为桥梁将带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连接起来,因此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红细胞聚集成簇。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抗原类型进行分类的。目前已知人类红细胞膜上至少存在50种不同的抗原,还有100多种其它类型的抗原存在于个别家族中。红细胞膜上绝大多数抗原的抗原性很弱,在输血中不会产生明显的凝集反应,但某些抗原的抗原性很强,最为重要的是ABO血型和Rh血型系统。小编主要对ABO血型系统展开介绍。

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和凝集原B决定,这两种凝集原可组合成四种血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凝集原A的,则血型为A型,血清中只含抗B凝集素;只存在凝集原B的为B型,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若同时存在A和B两种凝集原的为AB型,血清中抗A和抗B凝集素均没有;既不存在凝集原A,也不存在凝集原B的为O型,血清中抗A和抗B凝集素均有。抗A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A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对于自身红细胞抗原具有耐受特性。新生儿的血清中既不含抗A凝集素也不含抗B凝集素,在出生后两个月才逐渐出现,并在8~10岁时到达高峰。
表1 红细胞抗原和ABO系统
血型A 红细胞抗原(凝集原) 血浆中抗体(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抗A和抗B
O 无A和B 抗A和抗B
ABO血型鉴定是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具体检测方法是在双凹载玻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抗A血清和抗B血清,然后在每种抗血清中分别滴加一滴受检测者稀释的血液,使红细胞和抗血清混合并静置几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发生,结果如下:

人类血型具有遗传性,父母双方的血型基因在两性细胞相结合时,细胞核中染色体配对进而将血型特性遗传给子代,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A型血(IA IA、 IAi )、B型血(IB IB、 IBi )、AB型血(IA IB)和O型血(ii),例如,父母血型均为O型(ii),传给子代染色体i,所以子代的血型只能为O型;但并不意味着父母是什么血型,子女就是什么血型,例如父母中一方为A型( IAi )一方为B型( IBi ),则生出的子女有可能是O型血(ii)。
一个健康人一次输出200~300mL血液,对自身的健康并无显著影响。输血后组织液能很快进入血管中补充血浆量,使血液在1~2h内就可以得以恢复。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恢复要慢些,一般需要3~4周。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其体重的7%~8%,如果一次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将引起严重的休克以及危及生命安全,因而必须进行输血。输血时必须保证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符,否则将引起供血者的红细胞膜上的抗体原和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这种凝集反应首先导致小血管的阻塞,几小时后红细胞开始溶解、破裂或被巨噬细胞破坏;然后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液中,并随血液进入到肾;高浓度的血红蛋白能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A和B两种凝集原,所以不会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因而在理论上,O型血的人可以成为所有血型人的供血者。但实际上这种输血方法并不科学,因为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和抗B的凝集素,它们能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当输血量较大时,如供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不能被受血者的血浆足够稀释,将导致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