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感】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课堂教学常态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3-10
 

图片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 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其中突出了“教学改革”,特别是“教 会、勤练、常赛”在《指导纲要》中的指 导思想、改革内容、教学观念、教学过 程、师资保障、督导评价部分均被提 及,体现了“教会、勤练、常赛”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程度。


一、转变思想,让“教会、勤练、 常赛”成为常态 改革的前提是转变思想。

近10年 来,不少学校不仅开齐开足了体育课, 还发展了体育特色,甚至在“体教融 合”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今后的教 学中,教师应将“教会、勤练、常赛”作 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路径。此外,还 应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 “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转变, 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与“教 会、勤练、常赛”紧密结合,从而实现通 过学练让学生能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二、把握内涵,让“教会、勤练、 常赛”成为常态 要想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实 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内涵,促使学生

    学 会技术、加强练习、体验比赛,最终从 体育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然而落实 “教会、勤练、常赛”的重点在小学、 难点在初中、盲点在高中,究竟该如何 “教会”“勤练”“常赛”?笔者认为, 无论哪个学段的“教会、勤练、常赛” 都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即“教会”在 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在 同一时间内尽可能面对更多的学生;在 考虑学生能学会的前提下,教师要在同 一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勤 练”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师应 尽可能让每名学生动起来;在以学生为 主体的课堂练习或课外活动中,教师应 尽可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团队合 作并增加对抗练习。体育教师设置“常 赛”时,不仅要考虑设置符合所有学生 身体条件的各项体育竞赛,还应利用周 末或假期组织学生参与校际间或跨区 域的体育联赛。通过“教会、勤练、常 赛”,满足每个学段学生的体育需求。 

三、优化内容,让“教会、勤练、 常赛”成为常态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前 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术动作,

    还应 教会他们比赛规则等,

如果连基本技 术都未掌握,比赛规则都不知道,怎么 可能有针对性地练习?又怎么能参与比 赛?《指导纲要》在“优化内容”中指出 “重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 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师 在教学中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还应教授学生健康知识,促使学生掌握 运动技能。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 情况,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 毛球、游泳、体操、田径、武术等学生喜 爱的项目作为其专项,以满足学生的运 动需求,充实学生的体育知识,提升学 生的专项技能,让学生在“教会、勤练、 常赛”中提高运动能力。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应遵循“精 讲、多练、多赛”,让学生“少站立、少 等待、少发呆”,让体育课“有强度、有 难度、有对抗”[1]。提高课堂教学的技 术质量,夯实基础技能和体能,加强 专项技术。保证每节45min的体育课有 30min以上的中等运动强度、75%以上 的运动密度、140~160次/min的平均 心率[2],这也有利于机体产生快乐因子 (多巴胺),让兴趣和乐趣可持续。

四、改革评价,让“教会、勤练、 常赛”成为常态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体育课“教会、勤练、常赛”的质量提

    升, 特别是要提升比赛在体育课评价中的 占比,将赛事成绩纳入学期体育课考评。

《指导纲要》中指出“打破以往只 对运动技术、体质健康等某一方面的 评价,要更加注重‘知识、能力、行为、 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体 育教师应探索建立系统、合理、全面 的体育课堂评价,不仅对每天的锻炼 时间和体育活动出勤率等数据进行评 价,还应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通过 体育所获得的能力与技能等方面进行 评价,并建立“常赛”评价体系。探索 在“教会、勤练、常赛”综合评价中做 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这样才能使 学生真正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加强保障,让“教会、勤练、 常赛”成为常态 《指导纲要》中指出“课内外与校 内外练习都要注重时间充足、形式

     新 颖、准确有效、安全保障”。

完善学校 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预防与处置机制, 依法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纠纷,是“教 会、勤练、常赛”高质量开展的前提条 件,是积极鼓励、帮助学生和学校克服 “不敢赛”的重要保障。 确保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 育课,小学三年级至初中每周3节体育 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并鼓励中小 学各学段增加每周体育课时,义务教 育阶段可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可 每周3节以上体育课,但应以切实维护 体育教师的权益和保障学生的安全为 基础。要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体 育俱乐部在赛事组织、管理、运营过程 中的作用,与教育部门一起对青少年体 育赛事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 将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 少年体育赛事统一整合,搭建面向“人 人”的学生竞赛体系和后备体育人才成 长体系。通过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转 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评价 和保障,使“教会、勤练、常赛”成为 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 式,充分挖掘体育的特色和优势,以体 寓德、以体益智、以体强身、以体育美。以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促使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体育兴趣产生、 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健全人格培养和 意志品质锤炼。《指导纲要》尚在试行 阶段,各校应积极建立容错机制,以鼓 励试验学校大胆尝试,及时总结经验 并加以推广,尽早让“教会、勤练、常 赛”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