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油气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其发现和开发,令我国石油在当时能够自给自足,不但一举摘掉了我国长期以来被冠以的“贫油”帽子,还为新中国工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血液”。松基三井是大庆油田最重要的一口发现井,这口油井于1959年9月26日喷出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意味着大庆油田被发现的序幕徐徐开启。在这口井发现之前,我国的地质学家已经在松辽盆地上进行了长时间的地质勘探工作。
我国历来有“油在西北”的说法,玉门油矿是西北地区的老油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于1955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紧接着在柴达木盆地又发现了油泉子、油矿山等小型油田,1958年在青海地区也陆续发现油井,这些油田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石油紧张的状况。但当时西部地区已经探明的石油蕴藏无法完全解决我国的石油短缺问题,且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原油运输也存在很大问题。
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是否蕴藏着石油?地质学家们早已作了多方探讨。比如1953年,谢家荣在《探矿的基本知识与我国地下资源的发现》一文中,认为“华北平原、松辽大平原下面也都可能有石油蕴藏”。1954年李四光应石油总局苏联专家小组组长特拉菲姆克教授的请求,作《从大地构造观点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的报告,认为“华北平原与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是值得进行的”。1954年,黄汲清、谢家荣、翁文波等人合编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张系统全面的油气远景预测图——《中国含油远景分布图》,把松辽平原划为三级可能含油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