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案例】聚焦智慧教学 ——以教学案例《礼仪与教化》为例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2-2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如何构建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动乐学善思、构建高效的优质课堂,成为当下美术教师探索、研究的重要方向。

    笔者以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为例,探讨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旨,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方向,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考、交流、表达、独立表现、组织合作等各方面能力,力求构建乐学、善思、高效、优质的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探究青铜器中所蕴含的礼仪与教化内涵,因此,其教学目标为了解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器型、纹饰、铭文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理解美术作品中“成教化,助人伦”的观念;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探究、评价,探讨商、周时代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发展演变,探究“藏礼于器”的青铜文化;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宗旨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以往,教学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沦为单纯介绍知识的枯燥课堂,学生思考少、互动少,合作探究更是无从谈起,能力培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而笔者此次在智慧教室完成的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思之有效——探索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高阶思维为主的认知活动,属于高投入性学习。深度学习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涉及学习的投入程度、思维层次和认知体验等诸多方面,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解决真实问题。在智慧教室中,智慧教育平台为美术鉴赏教学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激趣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世纪宝鼎’的哪一方面最能代表中国?1.器型2.纹饰3.铭文4.青铜文化5.工艺铸造水平6.以上都是。”通过TEAM Model智慧教室的IRS即时反馈系统,每位学生用遥控器选择代表自己看法的选项,反馈给教师端。从结果来看,学生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器型,有的认为是纹饰,有的认为是铭文,还有的认为是工艺铸造水平等。利用IRS即时反馈系统的投票选择功能对学生的看法情况进行诊断,可以帮助教师精准地了解学生的看法,如15%的学生认为是器型,17%的学生认为是纹饰,等等。根据结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对此,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探究,为后面的深入教学作铺垫。

    通过IRS即时反馈系统的投票选择功能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能深入思考、表达看法,并帮助教师和学生精准了解集体看法的统计情况,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追求真实的学习结果。智慧课堂的重点不在于软硬件的系统功能,而在于使科技融入教师的教学策略,为教学服务。

    二、行之笃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本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一直贯穿始终。

    首先,在导入阶段,通过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特意铸造的“世纪宝鼎”的图片,了解“世纪宝鼎”的造型特色、形制特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寓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其次,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商周时期青铜鼎形制与图案变化所反映的礼教观念和审美风尚”时,教师展示各朝代不同的青铜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所感兴趣的内容完成教师下发的表格。然后,教师运用手机端的HiTA智慧助教App拍照和上传学生的探究成果,直观反映小组探究的过程及其思路历程,引导学生自主表达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深入引导学生了解商周时期青铜鼎形制与图案所反映的礼教观念和审美风尚,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后,本课有三个环节是学生课前的自主探究环节,分别为:其一,“中国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主要代表青铜鼎被赋予权力象征的传说”,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禹铸九鼎”和“楚王问鼎”的传说故事,深入了解中国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主要代表青铜鼎成为立国重器的象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并唤醒已有的知识储备;其二,“中国商周时期其他青铜器的器型及用途”,通过任务小组展示课前探究的成果,展示中国商周时期其他青铜器的器型和用途,包括礼器、祭器、酒器、盛器、生活用器、陈设品、工艺品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青铜器的特色;其三,“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通过小组展示课前录制的微课,让学生了解青铜器高超的工艺铸造水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反映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落实,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智慧教学的关键是“以生为本”。通过各项活动的设置,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团队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学生的学习、实践、交流、表述等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可以看出,智慧教学使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学之怡然——推进交互式学习方式的优化
本课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新媒体技术很好地诠释了美术教学中的直观展示,为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展示、合作、探究提供了平台,推进了交互式学习方式的优化。TEAM Model智慧教室的各种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师生、生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习体验。

    如:在小组合作探究“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及书法特点”时,通过TEAM Model智慧教室的HiTeach2互动教学系统对设备整合运用,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与教师的电脑相连,使教师可以实时推送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图片和信息;同时,各个小组通过安装在平板电脑上面的HiLearning电子书包学习系统的各种功能(如画图、拍照、文字注释等)完成欣赏探究,之后把成果推送回教师端,以便展示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并方便进行对比和评价。具体操作为:教师在课前利用IES云端补救学习平台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分别为毕加索组、达·芬奇组、华喦组、凡·高组、莫奈组等,每个小组一台平板电脑,并安装HiLearning电子书包学习系统,通过局域网连接教师电脑,显示相应的组名、组号。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后,把信息推送回教师端,并在大屏幕上展示。教师适时点评学生的合作探究完成情况,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智慧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表达展示,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个体性,突破以往美术欣赏过程中学生无话可说、不敢说、不会表达的瓶颈,打通以往看不懂、不会评价的通道,让学生站在研究者的立场作出判断和评价,提升审美判断能力。

    虽然智慧教学为美术鉴赏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本课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教育课程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教学,运用了液晶触摸一体机、HiTA智慧助教App的手机拍照即时上传和遥控功能、IRS即时反馈系统、HiTeach2互动教学系统、平板电脑、微课、PPT展示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虽然从课前到课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机会,但大量的教学技术与教学素材同时用于一堂课上,其实效性有待考量。在HiTeach2互动教学系统导入课件之后,视频播放功能受到一定限制,致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反复切换各个操作界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对多媒体和相关素材的选取与操作都要保持慎重。

    其二,新媒体技术为美术教学中的直观展示提供了平台,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亲自示范、演示和动手实践等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如,学生在鉴赏完青铜器铭文后,归纳、了解了金文的特点,教师此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笔墨纸砚让学生现场书写,以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新媒体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找到更高效的教学途径,让教师的教学更臻于完善,但要注意体现出学科特点。

    总之,智慧教学让我们充分体验了信息化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便利,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