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学科提升性练习(小说)
研制人:胡纯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时间:_____作业时长: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手 电
毕飞宇
①勘探船进村的那个夏季,父亲从城里带回了那把手电。父亲进城以前采了两筐枸杞子,用它们换了那锃亮的东西。枸杞是我们家乡最为疯狂的植物,每年盛夏河岸沟谷都要结满籽粒,红得炯炯有神。
②父亲穿过一丛又一丛枸杞走进我们家天井,大声说:“我买了把手电,手电在黄昏时分发出清冽冰凉的光。”母亲问,里头是什么?父亲说,是亮。
③第二天全村都晓得我们家有手电了。村里人都说,我们家买了把手电,一家子眼睛都像通了电。晚上我家天井里来了好多人。夏夜清清爽爽,每一颗星都干干净净。话题一直在手电的边缘。夜很晚了,狗都安静了,他们就是不走。母亲很不高兴,她的芭蕉扇在大腿上拍得劈啪起劲。后来母亲站到了皂荚树下,手里拿了那把锃亮的东西,说,你们睁大眼睛看够了!母亲用了很大的努力打开开关,一道雪亮的光柱横在了院子中间,皂荚树上的栖鸟被惊飞起,羽翼带着长长的哨声彗星一样划过,使人的听觉充满夜的宇宙感。
④母亲突然关了手电,人们在黑暗里默不作声。
⑤勘探船在那个夏夜进村的。勘探队长戴了一顶黄色头盔。勘探队长说他们是来找石油的,而石油就在我们村的地底下,再不打上来油就要流到美国去了。当天他们就在村北打了个洞,一声轰隆,村子像筛糠。村里人立即把父亲叫过去,他们坚信,只有父亲能够阻止他们。父亲走到村北,站立在勘探队长的面前双手抱在前胸,说,不许打了!
⑥勘探队长说,你是谁?
⑦父亲说,再打你就麻烦了!他把这句话撂在村北,一个人回家玩手电去了。
⑧天黑之后来到我家天井的是大肚子队长。他称我的父亲为“亲爱的同志”,然后用科学论证石油和马路汽车的关系,尤其强调了石油与电的关系。他说石油就是电,有了石油,村子里到处是电灯,像枸杞树上的红枸杞子一样多。电在哪里呢?电在油里;而油又在哪里呢?油在地下。队长说,这是科学!父亲后来沉默了。母亲说,你听他瞎扯。父亲严肃无比地说,你不懂。母亲反驳说,你懂!父亲说,这是科学!
⑨父亲对勘探队长说,你们随便打。
⑩民间想象力的发达总与村落的未来有关。父亲的手电暂时给忽略了。人们一次又一次憧憬着电气化时代。父亲说,到那时水里也装上了电灯,人只要站在岸上就能看见王八泥鳅与水婆子。父亲设想到那时,每一条河都是透明的,人看鱼就像玉帝老儿在天上看我们那样。总之,科学似乎能使每一个人都变成神仙。
⑪而勘探队的勘探进程完全是现实主义的。他们不慌不忙地打眼贮药点火起爆。河里的鱼全给震昏了,浮出水面,在水面上漂了一层。勘探队长整日呆在井口,面对地下蹿出来的黄泥汤忧心忡忡,有点担心找不出油来。“亲爱的同志们”不会接受没有结果的科学的。那些队员早就疲沓了,日午时分睡倒在树阴下,黄色头盔罩在脸上,打着鼾。
⑫这时,父亲和乡亲们认真地趴在井口,看着黑洞洞的井底。有人提议说用手电照照。父亲回家拿来了手电,照下去,一无所有。有人问下面有科学吗?父亲默然不语,他把科学和希望全闭在了嘴里。太阳金灿灿的,枸杞子红艳艳的。
⑬即将收割的稻子和正成长的棉花被踩得遍地狼藉。乡亲们站在自己的稼禾上心情无比矛盾。勘探队长一次又一次告诉他们,这里将是三十八层高楼,四周墙面全是玻璃,在电灯光的照耀下无限辉煌。尔后稼禾带给他们的心疼被满满的憧憬替代了,但高楼和灯光在他们贫瘠的想象中雾一样难以成形。
⑭父亲一次又一次与勘探队长讨论出石油的可能性。父亲每一次都得到肯定回答。父亲一次又一次把那些话传给乡亲,乡亲们默然不语。父亲大声说,不出二十年,我保证大家住上高楼,用上电灯。大伙听了这样的话慢腾腾地散开去,他们的表情一片茫然。
⑮不久,大哥偷走了父亲的手电到村东找蛐蛐,不小心把手电掉到河里,开着的手电竟然沉下河底去了。有人发现了河底的亮光,有两三丈那么长。许多人赶到了河边,河底的光呈墨绿色,麦芒一样四处开张。人们站在岸边手拉手,肩贴肩。人们以恐怖和绝望的心情看着河里的墨绿光慢慢地暗,消亡。山羊胡子老爹说,动了地气了,动了地气了,一个晚上他把这句话重复了一千遍。
⑯勘探队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又开始了爆炸。河里没有再死鱼,因为河里已经没有鱼可以死了。他们的动作失去了围观,只留下单调的爆炸和伤感的回音。
⑰在暮色苍茫时候勘探队长脱掉了他的长裤,露出的双腿堆满伤疤,一个劲地说话,这个世上到处是疤,枯叶是风的疤,水泥路是地的疤,井是土的疤。说着这些疯话,他悄然走上船。
⑱浓雾使大早充满瞌睡相。鸡打鸣,撂了两嗓子,就睡回头觉了。浓雾里头父亲做着梦,他梦见了石油光滑油亮的背脊在地底下蠕动的模样。
⑲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太阳使村庄愈加鲜嫩可爱。这时候有人说,勘探队!勘探队!人们走东窜西没有发现勘探队的人影子。只有无尽的枸杞子被浓雾洗得干干净净、水灵灵。大伙跟在父亲的身后来到河边,河边空着,满眼是细浪和飞鸟。浓雾退尽后的河面有一片“之”字形水迹,如一只大疤,拉到河面的拐角。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父亲的眼里起了大雾,弥漫了父亲的那个夏季。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③段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村民们在时间很晚且母亲很明显的暗示下仍不愿意离开,表现了村民对“手电”的好奇心理。
B.对于勘探,父亲的态度从不准打井到后来支持打井,其转变的原因是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知道依靠科学会给村子带来巨大的变化。
C.手电筒在河底发出的墨绿色光亮,让村民们感到了恐怖和绝望,甚至还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动了地气,表明了那个年代村民思想的落后。
D.结尾写太阳驱散了浓雾,枸杞子蓬勃生长,暗示勘探队在村庄的石油勘探无果而终;写父亲眼里却起了大雾,表现出父亲对未来的迷茫。
★2.(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请结合文本,理解画线句“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的含意。(6分)
答:
3.关于小说的标题,有人认为“手电”好,有人认为“枸杞子”好,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
★4.
分析第③段文字的语言特色。(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温 锅
刘正权
黑王寨的人,不是老门老户的,很少有人知道温锅是咋回事。
老门老户的,年纪四十以下的,知道温锅是咋回事的人,也不多。
陈六是个例外,四十岁以前就晓得温锅是咋回事,还经常温锅来着,不管你是老门老户,还是外地落户到黑王寨的。这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村主任。
谁个起新房,搬新家,会少了他呢,无形中,帮人家给温锅了。
温锅是黑王寨祖上传下的一项习俗,过去人穷,起个新房不把家底折腾个大窟窿的基本没有,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民以食为天,灶上的东西叫主家作了难,经常有人在起的新房里弄个破炉子破锅煮饭。
左邻右舍见了,心里不落忍,有多余的锅碗瓢盆就会送过来,没有的也不打紧,去集上买一个,挑个好日子送过来。
天长日久,成了习俗,主家自己就挑了好日子,大家都带上厨房的物件,前来捧场,应了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火焰一高,主家肯定得留饭,衍生出一个温锅的仪式,很形象,也很人情味。
最近的一次温锅,是年前,在捡破烂的老光棍大老吴家。
严格说,那锅温得有点勉强,陈六在那帮忙收拾,顺便吃了顿饭。大老吴的旧房被纳入精准扶贫改造项目,屋顶盖子全换了,墙壁都刷了白,门口还打了水泥场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有点像过年时节的大老吴,帽子是红色的,裤子是红色的,羽绒袄是红色的,只差袖口裤脚没镶白边了,整个一翻版的圣诞老头。
平日里捡破烂,大老吴穿的,都是看不出颜色的深色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用陈六埋汰他的话,他那衣服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
陈六那顿饭吃得并不顺便,出了大力气的。大老吴怕他捡回的破烂被狗半夜撕咬了到处丢,非得搬进新屋里,陈六只好留下帮忙,一帮忙就到了饭点上。
大老吴不准他走,说房子虽是翻盖的,可也跟新沾了边,得温锅。
陈六说大老吴你会算账啊,我帮你干半天活,还搭上钱给你温锅。
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这不新家我一人吃没气氛吗,咱们热闹一下。
买锅碗瓢盆来不及了,随点份子钱吧,陈六伸手在口袋里挖,却没挖出一分钱,这才想起,来之前换了下地干活的衣服。
大老吴不在意,今天当打箍,等我买了液化气回来,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
打箍和洗厨都是黑王寨风俗,就是做红白喜事前后,请帮忙的人白吃顿饭。
打箍的言下之意,用一顿饭把帮忙的人心给箍住,那样大家才会给你使上劲。洗厨就更形象,事办完了,厨房还有没吃完的好酒好菜,帮老板清洗干净。
说到底,图个热闹。
大老吴的锅温完,赶上过年,陈六忙得脚打屁股,直到正月十六那天碰见大老吴从集上回来,他才冷不丁想起来,还欠大老吴一个人情。
黑王寨人都知道,正月十六,大老吴正式上班捡破烂。
跟以往不一样,大老吴这次依然新衣新帽,抱着一个崭新的包装盒,看陈六骑着摩托车,他老远喊,说正好借你摩托车跑个腿,到寨子下边大老史那帮我把液化气钢瓶拖上来。
大老吴肯定要正式温锅了,陈六摩托车往寨子下边跑时在心里说,好在他今天身上有钱,随个一百两百,没问题。
拖了液化气钢瓶,上了寨子,陈六直奔大老吴家,竟然,没半个鬼毛,这温的什么锅?
陈六有点恼了,摸出手机打大老吴电话说你人呢,请我温锅人却躲着?
大老吴说你还问我,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
陈六奇怪了,我这会明明白白在你屋门口啊。
要死了,瞧我这慌了魂的!大老吴在那边骂了自己一声,说我在村委会呢,你到这里来。
温锅温到村委会?陈六寻思着,大老吴又想捡什么宝?只要去村委会,大老吴都不会两手空着回去。
大老吴我警告你别跟我耍心眼啊!陈六气咻咻赶到村部,大老吴正把双手拢在袖口,东张西望,那模样,跟圣诞老头还真的有几分相像。
大老吴很神秘,说你把液化气钢瓶卸下来,喏,这儿!
大老吴说的这儿门口正放着他怀里曾经抱着的四四方方的盒子,是一个电子打火灶,陈六这会看清了。
啥意思,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住房,想人家工作组给你温锅?陈六脸一黑。
瞧你看人觉悟低的,还是村主任?大老吴吸溜一下鼻子,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咱们就不能给人家温一回锅?而且啊,这套灶具,我就是专门给他们买的,省得人家拖来拖去麻烦。
专门给他们买的?陈六有点怀疑,这么多年,可是只见你大老吴从这里领东西回去,第一次看你送东西出来呢。
哪天不住工作组了,我就要回去,可以不?大老吴咧一下嘴巴,牙疼样说。
不住工作组,就意味着黑王寨脱贫了,进入小康了。
陈六心里一热,说大老吴你这锅温得我心里都滚烫了呢。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对黑王寨祖上传下来的温锅习俗的介绍,既写出了黑王寨邻里和睦的淳朴民风,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人情味。
B.“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的话和前面“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的“笑”相呼应,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小农式的狡黠。
C.小说结尾陈六说“心里都滚烫了呢”,写出了以陈六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对美好前景的期待,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使之意蕴深沉。
D.发生在黑王寨的这个关于温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触摸时代脉搏的使命感,体现了当下乡村叙事与时代脚步的共振。
6.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7.(品味语言艺术)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6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