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关于“幸福”的作文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2-01-14
 

独善其身虽为幸 兼济天下更是福

 高三(1)班 欧阳秉新

    叔本华有言;通往幸福最为错误的路径莫过于名利、宴乐和奢靡的生活。幸福的定义若停留在物质横流之上,将会变得虚浮,而追求人格完善与精神丰收才是个人幸福的真谛。

    粗茶淡饭,弯肘而枕卧,孔子依然“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样表达孔子的个人幸福观:道德和品格上的满足所收获的幸福感是物质远远不能替代的。

    整日泡在营养液里昏睡的猪拥有的幸福,是腌入味的荒诞。而居于树端静心眼观世界的柯尔莫,等待料峭春风为彩蝶一早吹开耶路撒冷第一朵玫瑰的普鲁斯特,说出“一生所爱,除了读书,思考与写作,我的生命别无激情”的熊培云:他们虽与物质的丰硕存在距离,但毫无例外都拥有了问心无愧、自得其乐的幸福,那是一种安稳的踏实和可贵的真实。

    因本我的发现与品格的形成而拥有个人的幸福感,会摆脱世俗浅薄的嬉笑娱乐和浮于流俗的人事倾轧,但追究其本质依然是停留在个人的层面,那是小我的满足。真正的幸福应是凌驾于个人忧乐之上,是范文正公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或许有人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幸福,甘当随风摇曳的芦苇一株,于人潮涌动时显现,于悄无声息处消散,偏居一隅,品尝甜蜜,把国家民族之事束之高阁,自诩为清高。

    殊不知,天下之幸福与否与个人息息相关。时代的一粒沉落在个人头上就是座山,若没有布鲁诺用篝火于中世纪划破黑暗,人们是否依然躲向僧侣的袍角,猜测关于世界的哑迷?若没有李大钊迎千夫之诺诺发一世之谔谔,引人深省,此后代代仁人志士又怎能发出将赤旗插满世界的疾呼?将天下的幸福与否守纳于“大我”的内心,自有一股强劲的生命力指引我们不断向着光明的前路迈进。

    精致利己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而深山育人的张桂梅,勤耕农田的袁隆平,亲赴武汉的钟南山,无不是将人民之幸福担在肩上,于灵魂的最深处获得最为纯粹与高尚的幸福。

    我们大多数的伤春悲秋,来自于个人的游手好闲。不妨怀着“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的毅力与“遂密群科济世穷”的决心,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追求那灿烂而滚烫的幸福。

        

 

 

 

莫向欲望深处寻,儿与小欢喜中密

高三(1)班  万心月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幸福不在于竭尽所能谋求谋求富贵,而在于珍惜自己所有的,并从中发现幸福的身影。这位大教育家的话,无疑道出了亘古不变的幸福真谛,在新时代里依旧熠熠生辉。

幸福并非一个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词语,而是隐匿在寻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珍惜。有悲观者认为自己的生活一团乱麻,毫无幸福可言,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幸福并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列夫▪托尔斯泰便是一个会幸福的幸福者。他说,“我并不拥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爱的。”知足常乐是真正的真理,有好的心态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条件。海子曾经一贫如洗,但他却开心地给每一座大山都取了名字。莫扎特也曾十分窘迫,却会在冰天雪地里搂着妻子翩翩跳舞御寒。更不必说颜回——孔子最喜爱的弟子,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能“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幸福早已敲响了我们每个人的门,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积极心态、放宽胸怀,迎幸福入门。

幸福是让我们热爱美、珍惜美,却并非让我们一味索取、追逐难以持久或能力以外的美。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眼见的那么多明星红火异常,网红一夜成名,越来越多的人扭曲了对幸福的理解,任由自己受欲望驱使。如果总是把一夜暴富、瞬间成名作为自己幸福的标准,而又不可得,那么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人们便难免失落愤懑,甚而抑郁于心。如此,难道不是与幸福背道而驰吗?如果真的侥幸“不义而富且贵”了,那么欲望的沟壑难填,便会更欲求索,开始下一轮的追逐。循环往复下来,无意义的自我内耗,终究是总在追赶幸福的路上,却追不上,无端成为欲望的工具人。

 我们高中生的生活虽然累,但也充斥着幸福。比如吃完家人精心丰盛的早餐,伴着晨曦,在微光中前往学校与整洁安定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奔向美好前程,这不是幸福又是什么?当然,如果总想耍手段投机取巧,得过且过任性躺平,那又怎会幸福?

幸福就在身边,在每一个寻常的小欢喜中,而不是被欲望驱使的路上。从现在起,做一个懂得幸福的幸福者。 

 

 乐夫天命复奚疑

高三(1)班  薛一凡

似乎幸福变得愈发奢侈了。

人们笃信着幸福指向人生的终极奥义,却一天天面对着铺天盖地的芜杂琐碎,不知所归。于是,幸福具象化了。它化身成为柜台里闪闪发光的珠宝,它寄身于灯红酒绿、喧嚣嘈杂的席上,它一回眸,便是价目表中个十百千万位的枯燥堆叠。

满眼繁华的消费主义不过是幸福的代偿。“幸福”被购买,也被透支,而后被丢弃。自此再去寻找新的“幸福”。拨开重重迷雾,撕裂伪装纹饰、代偿性质的幸福终不过是金玉其外——腹内原来草莽。

于是,先贤哲语重又被拾起,幸福定义当从简。外在条件与幸福并无绝对粘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是最原始、最古老、最便宜却也最宝贵的幸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则是幸福置于困境这一特定背景下的衍生阐释。幸福犹如笼中鸟,从金丝笼中被解放出来,栖息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山野,飞越过瓦尔登湖数十年如一日的月升日落,感叹于生命便是这样的一场永恒回归。

所幸在碌碌身影被疫情的短暂拦截之下,内心的幸福进一步得被追问也被追寻。在以书影音为主要窗口的网站“豆瓣”里,年轻人集群式寻找幸福的足迹,被一一印刻在小组发帖里。在“无用美学”小组中,用相机捕捉生命中一闪即逝的美好,或是年迈夫妻相拥于湖滨,或是成群的鸟儿飞过夕阳,划出美妙的弧线,这些寻常欢喜无需购买却也购买不到。“隐居之地”小组则更为明白晓畅,在农村里体验民生与质朴的生活。总有人在回溯“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的简单快乐。

 人们开始了反思与重构,急促又短暂的正反馈式刺激虽满足精神上的片刻欢愉,却也温软了更纯粹的生活欲求;而回归本真,从简从省的生活则如香茗,并不入口即香但悠远绵长。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抛弃了那些枷锁,而去拥抱更广更深的生命。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