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去高台玩月
高三(14)班 高雅儿
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慨,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夫”的吟咏,我们不难窥见,人类自古便习惯仰望,敬畏崇高。
这种仰望当然是一番美好的生命姿态,但细细想来,仍有不妥,一味地仰望、羡慕,折射出的不正是对自身力量的自卑以及自甘落后的不进取吗?故吾鼓吹,少些仰望,多些平视,欣赏而不自卑,敬畏而不停止奋起的脚步。如此,人们会发现,自己也有正被别人仰望着的闪光之处。
这番境界,我愿假借清人张潮的艺术三境界来阐明。毕竟,生活是更玄妙的艺术。
第一境,乃中牖中窥月。徒一“窥”字便足以表现仰望者的局促不安,揣测他们的内心,对“月”的欣赏一定是到达了极点,可以说是足够虔诚,但是“窥”的动作便显出自己的的小来,面对圣哲贤人,他们只有欣赏,却拿不出与之平起平坐的勇气,生怕月的清辉一泻,就对比出自己的浅陋无知。这是第一境,也是最低等级的仰望,即“仰之弥高,哀己弥深”,是极度的自卑,切不可取。
第二境,乃庭中望月。相较第一境的畏缩,第二境界者已经能敞开心扉,欣然接受贤者高出自己的事实,感念自己能有如此明月指路。然而,他们仍未跳脱出平庸的仰望,置身于庭院中,他们默认了自己与别人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并全盘接受,一边敬仰,一边仍过着自己的生活,不思进取。此第二境也,即“任他灼灼其华,我自岿然不改”,是不求进取的仰望,也不可为。
在前两境中,世人的仰望皆有可取之处,但他们却忽略了仰望先贤本质意义,不是徒添其光芒,而是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来到第三境——高台玩月,才算理解其中深意。仰望者终于学会平视,他们筑高台,竭力地要与贤哲交游思想,辩驳古今,一个“玩”字,彰显其内心的自信超拔,纵然你有你的光芒,我亦不乏闪光之处,回首远望,此刻你也因你的闪光而受到众人的仰望。此第三境也,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自信。这一境,我最欣赏!
朋友们,不要让长久的仰望掩盖了你独有的闪光点,你是雏鹰也无妨,莫忘记艳羡鲲鹏之暇时时搏击长空就好,自有人为你写“鹰击长空”的佳句。 莫悲莫停,且去高台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