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政治学科导学案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二课时 我国的社会保障
研制人:王晨洁 审核人:徐蓉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授课日期:2022.1.6~7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4.2编写。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内容要求:“评析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学科素养导向
素养目标 |
重点关注 |
1.政治认同:结合生活实际和具体案例,能区分几种基本形式,增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能结合不同情况,分辨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及每一种基本形式的地位特点、资金来源、保障对象、保障方式、构成。 3.法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并积极参与社会救助。 |
1.掌握社会保障的作用、基本形式(重点) 2.掌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重点、难点) |
二、基础知识导学 见“基础知识汇总”
三、重点难点导析
(一)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
社会保险 |
社会救助 |
社会福利 |
社会优抚 |
地位特点 |
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
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
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
资金来源 |
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等集资金 |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
政府和社会 |
国家和社会 |
保障对象 |
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 |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 |
保障方式 |
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
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 |
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 |
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
构成 |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
———— |
———— |
其他形式 |
企业年金 |
社区服务 |
住房公积金 |
|
(二)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每点理解结合课本)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特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议题探究导思
议题一:社会保障筑幸福
材料 教材P50
以上对话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这些社会保障发挥了什么作用?
议题二:机制构筑幸福网
材料 2020年面对国内外各种困难挑战,我国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0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总体涨幅5%;多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并确保及时足额发放。
2020年,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也纳入保障。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可申请一次性临时救助金。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获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条件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经过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是如何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
五、知识体系导构
六、同步巩固导练 (完成练习时长:20~25 分钟)
1.2021年,财政部继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27亿元。国家重视社会保障
①能够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②是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③有利于发挥精巧的“社会减震器”作用 ④旨在进一步发挥再分配对公平的调节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了减轻疫情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浙江省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省人均月低保标准提高到836元。这一做法
①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是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表现
③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 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养老保险能保障基本生活权利,调节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
B.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再分配,在自愿的原则上发挥社会互助功能
C.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的补充形式,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
D.基本养老保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4.近期非常火爆的“惠民保”,是政府部门参与和引导,由保险公司承保的对社保和常见的医疗险进行补充的新型医疗险。这类保险保费便宜,保障额度比较高,投保条款宽容,可带病投保,且不限年龄,不限职业,可以用来补充医保不报销的部分费用。对“惠民保”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能规避风险 ②其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③遵从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带有强制性 ④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所有权凭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上海推出“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单项补贴统筹调整为全市统一的老年综合补贴,受益范围扩大至65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这
A.有助于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B.促进社会互助功能充分发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C.有利于实现公共资源分配平均化,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D.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6.要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安全网”喻指
A.商业保险 B.国家税收 C.社会保障 D.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7.我国的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群全覆盖,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这说明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量力而为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严格依法监管 D.我国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8.有人遇到困难,掉下来了,要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要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里的“安全网”喻指
A.社会保障制度 B.商业保险制度 C.国家税收制度 D.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9.在社会保障内容中,社会救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B.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C.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D.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10.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1.慈善活动属于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互助
12.我国的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群全覆盖,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这说明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量力而为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严格依法监管 D.我国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13.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有
①兜底线 ②织密网 ③建机制 ④城乡统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我们必须要
A.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B.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C.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D.坚持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发挥互助功能
15.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建立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等动态增长机制,使广大退役军人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题号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16.材料 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持续健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应保尽保、保障基本,基本医疗保障依法覆盖全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坚持稳健持续、防范风险,科学确定筹资水平,均衡各方缴费责任,加强统筹共济,确保基金可持续。坚持促进公平、筑牢底线,强化制度公平,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增强对贫困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坚持治理创新、提质增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医保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结合所学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请你依据《意见》的基本原则,向政府提出发展医疗保障更好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政策建议。
【回顾《中特》】17.材料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们不可能主观选择;但对其判断必须及时准确,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干扰社会发展进步,甚至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而逐步深化和不断发展的。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科学判断国情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重要前提,对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过哪些正确判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你认为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