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 )
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 《共产党宣言》
C. 空想社会主义 D. 工人运动兴起
2.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
① 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② 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 ③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④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圆梦的领导者,是民族的脊梁,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 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 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1953年,中华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成立了五个张小泉制剪生产合作社, 每个合作社生产品种各有不同。1955年,五社正式合并为杭州张小泉制剪合作社。这一变迁的历史背景是( )
A.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
5.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对外开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要义是( )
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7.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 非公有制经济 B. 公有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多种所有制经济
8. 国务院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不让一个人掉队”才谈得上“全面”,共同走向富裕才叫作“小康”。这里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发展 B. 开放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共享发展
9.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 维护绿色产业的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 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 推进新旧动能转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 培养市民绿色消费的观念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 )
A. 企业诚信经营来实现 B.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引来实现
C. 计划手段来实现 D. 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实现
11. 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 )
① 财政政策 ② 货币政策 ③ 就业政策 ④ 消费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 )
A. 按需分配 B. 平均分配 C. 按劳分配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13.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① 要做到权责清晰 ② 要以维护企业利益为主要目标 ③ 要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消除贫富差距 ④ 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生机活力,这主要得益于它(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倶进、求真务实
B.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C.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15.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A. —切权力属于公民 B. 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C. 人民当家作主 D. 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16. 为了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表明(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
B.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
C.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D. 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17. 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建立了历史功勋。 人民政协的职能是( )
① 政治协商 ② 民主监督 ③ 参政议政 ④ 民主团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 )
A.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B. 人民政协
C.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D. 社会团体
20. 在主题为“如何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课堂讨论上,同学们争论十分激烈。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其中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 )
A. 我国政府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B. 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D. 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2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是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居委会是我国( )
A.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B. 基层政权组织
C.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D.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2.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要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保护人民。这就要求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
A.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B.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3. 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因此需要建设________政府。 ( )
A. 职能科学 B. 权责法定
C. 公开公正 D. 廉洁高效
24.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其总目标是( )
①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 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 坚持和巩固人民主体地位 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 基层公权力是政府权力的“末梢”。某市为规范基层公权力运行,推出“基层公权力清单”(右图)。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B. 限制政府的职能,减少基层治理的成本
C. 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实现群众自治
D. 赋予群众监督权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26. 2021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制度机制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从事律师职业的意见》。这两个意见的出台对于全面加强法官、检察官与律师队伍建设,构建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亲”“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上述两个意见的出台( )
① 旨在确保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② 有利于维护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行使 ③ 对推进严格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④ 有利于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即(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8. 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判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现象说明( )
① 人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伴而行,没有界限 ③ 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9.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 B. 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渡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0. 2021年8月8日,“出走”17个月的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此次云南野象迁移的原因,一是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导致野象栖息地减少,二是地磁暴刺激到了象群的神经系统,激活了它迁移的本能欲望。由此可见( )
①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② 改造自然实践能否成功取决于尊重规律的程度 ③ 联系是普遍的,没有一个事物或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④ 联系是多样的,应透过现象联系去把握本质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A.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B. 主要矛盾
C. 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D. 次要矛盾
32.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这表明( )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实践具有物质性
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