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路易斯·佩德罗·科埃略、教授赵兴明、名誉教授皮尔·伯克与来自德国、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合作,基于全球微生物组的概念,将地球上不同栖息地的微生物作为统一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1.3万个公开宏基因组样本进行挖掘,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全球微生物基因目录,在全球微生物组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12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这次构建的全球微生物基因目录涵盖了肠道、口腔、皮肤、海洋、土壤等14个微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收集了13174个公开可用的高质量宏基因组和84029个高质量的基因组,得到了包含3.03亿个物种级的基因(95%的核酸一致性聚类),将为地球生态研究和人类健康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基因都是栖息环境特异性的,这与微生物倾向于适应环境的特性是一致的;只有5.8%物种水平的单基因簇是多栖息环境基因,多栖息环境基因主要富集在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和移动遗传原件。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宏基因组中单基因簇的频率,发现大多数单基因簇是出现频率低于0.1%的罕见基因。单基因簇的频率服从中性(或接近中性)进化假设下的幂律分布。事实上,虽然观察到很多变异,但大多数变异并不是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由所谓的“中性进化”驱动:变异只是随机的结果,而不是达尔文选择。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抗生素抗性的产生,以及未来抗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赵兴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全球视域下的微生物基因目录,对于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团队未来还将基于所开发的基因目录,进一步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临床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探究微生物包括人体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生命大健康、大脑认知和行为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