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点】指挥棒必须改弦更张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12-21
 
指挥棒必须改弦更张

——改良中高考,强化自主读写,走出语文教学误区摭议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  黄玉峰


花了十二年的时间,用了3600多课时学语文,加以课外无穷无尽、没完没了的“作业”,高中毕业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爱读,不会读,不爱写,不会写。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与思考。人们无奈地呼喊着:中小学生苦语文久矣。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几十年来有关教育部门做了不懈的努力。1988年开始第一轮课改,1997年开始第二轮课改,2017年又开始了第三轮课改。花样翻新,新词迭出,一次比一次“科学”,一次比一次“具体”,一次比一次“丰富”。然而,这样的一次又一次本身,就说明问题没有解决。


问题出在哪里?我以为,首先出在考试这根指挥棒!其他问题几乎都从这个问题引发,也就都可以从这个问题找到答案和出路。


顾炎武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中考、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先从语文学习的现实谈起。



一、真语文和大语文

图片


1.真语文与假语文


长期以来,我们经常听到关于某学科的知识点或者叫“考点”的议论。考试就是要“踩点”,语文也不例外。曾经有人把语文切割成一百多个知识点,还别出心裁搞了一棵“知识树”。诸如文章结构、语法、修辞、文体等,连诗歌赏析也有专用名词。如果这代表了对语文学科体系的一种建构意识和尝试,那多少还有些积极意义。但问题是,这样做的动机都指向一个目标——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语文就学好了。学语文成了学语文知识点。


这里有一个最大的误区:知识点是不是就等于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是不是语文水平就提高了?显然不是。


知识点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与此相关的能力、情感、思想、见识等。哪怕不否认这些知识点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至少也表明要把语文学好,不能靠“知识点”。本来,发明这些“知识点”只是为了便于标明学习的目标,描述学习的内容,规定考试的标准,规范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叶圣陶、夏丏尊二先生所说的变暗中摸索为明里探索。比如修辞手法,中考规定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六种。但这仅仅代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至少六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赏析,至于掌握了是否就意味着把初中语文学好了,日常的文章阅读和写作中是否只涉及这六种修辞,答案很清楚。事实上,知不知道这些术语,与语文水平没有必然关系。现在这些却成了“考点”!


所以,知识点充其量不过是帮助阅读、写作的“拐棍”,知识点不完全是语文,相反,如果运用不当,极有可能成为非语文、伪语文甚至是反语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