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点评】何以滋养?
高二(1)班 钱长悦
那个遥远而古老的一天,一只海鸟再也挥不起那双本应翱翔于风浪之上的翅翼,在神圣的祭坛上发出了最后的哀鸣。
何以滋养才不至最后的哀鸣?
现代某些家长的心理与封建时代的昏君如出一辙。他们就像鲁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件珍贵的祭品。他们演奏的音乐是无休止的兴趣培优,他们丰美的食物是不间断的作业补习。他们信奉的是郎朗父亲在书中提到的“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教育理论。他们指望孩子的优异成绩成为亲友面前的颜面,他们指望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指望孩子像供品一样光耀门楣,却从未想过让他们乘风破浪兼济天下。
最后的最后,海鸟发出最后的哀鸣宣告生命的破产,这时鲁侯终于肯放声大哭一场。
真正的滋养是放飞吗?海鸟应当被放飞奔赴自己的大海。庄子拒相时曾说:“余将曳尾于涂中。”乌龟应当在泥地里打滚享受温暖的阳光。但是孩子与这两者都不同,前者的乘风破浪是因为有了丰满的羽翼,后者的随性自适缘于成熟的思想,而孩子还都不拥有。
真正的滋养,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合适的张扬个性的、道德优先的、生命至上的。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对于不喜爱跑步的人来说,跑步不见得健康。他也说,他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呼吁大家都去跑步。教育也一样,它应当是一种引导而非束缚,教育应有利于个性的张扬,激励孩子自由翱翔。
教育也应健康优先,道德优先。试问有多少男生的引体向上能够及格?毛泽东说民族振兴首先须“野蛮其体魄”,体弱多病的学霸与丧失飞行能力的神鸟有什么区别?此外,太多的家长只重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非“传其道解其惑”。简而言之,培养道德应先于发展学识,不然,即使神鸟也会因狂风暴雨畏缩不前,因为它们没有搏击风浪的勇气与智慧。
父母不是封建时代的昏君,生活不是华贵的圣坛,教育不是带血的枷锁。何以滋养?以个性,以体魄,以德行,为雏鹰,为海燕,为凤凰!
【点评】
审题准确。既准确理解了材料二的内涵,又注意了作文的任务情境--《中学生教育论坛》杂志约稿。
思路清晰。先破后立。先说海鸟发出最后的哀鸣,然后把当下家长教育孩子和鲁侯对待海鸟进行类比;最后针对当下教育提出解决办法,要张扬个性,道德优先,健康优先。
方法多样。本文运用了类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王鹏洲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