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
而多年后的我们,面对另一次在学习、工作上的跌倒,或与爱人、亲人的离别,我们又会回想起什么呢?或许正如书中所说,世间所有灿烂终将用寂寞偿还。
马尔克斯凭借这本《百年孤独》夺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另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经说,读到这本小说第一页才恍然大悟如何成就一部小说。从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中确也可以见到这个开头的影子。除此之外,被这个伟大开头影响的作家还有,陈忠实、余华、苏童、韩少功等。
当我们一翻开《百年孤独》,就被小说家带到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同时又拢住过去与未来,并走进一个时空宇宙中,获得新的自由。这也是马尔克斯为读者构建的魔幻世界。它将拉丁美洲的历史打碎,而在一个魔幻世界里重塑。被战争殖民、文化殖民、经济殖民,注定了这个土地上的人们被不断地洗涤,而获得的终将是挥之不去的孤独。
1982年12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六名科学家,从瑞典国王和王后手中接过著名的诺贝尔奖章。颁奖典礼上,马尔克斯并没有穿庄重的燕尾服,而是身着地道的加勒比西装,打破了诺贝尔奖的颁奖习俗。
他说:“许多的欧洲领导人、思想家偏不信。他们忘了自己也曾年少轻狂、锐意进取,幼稚地以为不听两个超级大国的摆布,只会走投无路。朋友们,瞧,我们有多孤独!面对压迫、掠夺和遗弃,我们的回答是:活下去。无论洪水、瘟疫、饥荒、灾难,还是连绵不绝、永不停息的战火,都无法战胜生的顽强,生命对死亡的优势……不会连如何死,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也终于永远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