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研制人:徐丹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日期 12.2
本课为作文指导课,意在通过具体练习,明确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和审题方法。
一、素养导航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在新材料作文中,所给材料远比情境任务型作文中的材料重要得多。它为考生写作规定范围、提示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新材料作文可以从多角度审题立意,但提炼的观点不能脱离材料。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是审题立意中的重中之重。
二、内容导学
1.审题三原则
整体性原则 |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
多向性原则 |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
筛选性原则 |
因为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可以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提炼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要注意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
2.立意四原则
准 |
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 |
稳 |
理性、稳妥。所持观点中肯,不走极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 |
深 |
深刻、集中。“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集中”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 |
新 |
新颖、独到。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
三、典例导引(20分钟)
1.主旨领悟法
主旨领悟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和稳妥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如果能准确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就是切题的。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就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分析材料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材料的中心。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画家对自己刚完成的一幅作品非常满意,他把这幅画放到大街上,并在旁边写上:请把你认为不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等晚上拿回来的时候,画家发现画上画满了圈,这让他非常失落和沮丧。有一位老者建议他换个方式再试一试。画家于是画了一幅同样的作品放到大街上,并在画旁写上:请把你认为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结果,他发现上面同样画满了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 |
概括 中心 |
|
第二步 |
提炼 道理 |
|
第三步 |
组织 观点 |
|
2、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需要关注此点。如果作文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么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 |
事 件 概 括 |
|
第二步 |
关 键 词 句 |
|
第三步 |
提 出 观 点 |
|
四、提升导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分钟)★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臧克家这首著名的诗形象而又深刻地道明了老黄牛精神的内涵。平凡的岗位、普通的身份,默默耕耘,任劳任怨、奋斗至生命最后阶段,这就是“老黄牛”侧影。但也有人认为“老黄牛精神”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合时宜,如老实吃亏、默默无闻、效率低、活得太累,甚至成了“庸碌”的代名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第一步 |
概括 中心 |
|
第二步 |
提炼 道理 |
|
第三步 |
组织 观点 |
|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五、例文鉴赏:
阅读例文,批阅评分
“老黄牛”精神还需提倡
不管是炎热如烤的酷暑,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人们总会看到老黄牛拖着沉重的犁耙,在田地里迈着有力、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呕心沥血。如雨的汗水浸润了肥沃的泥土,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出现了,金灿灿的果实带来丰收的喜悦。
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谁老实谁吃亏,“老黄牛”当不得,“老黄牛”就是傻子;还有一些人认为,“老黄牛拉慢车”,效率太低,活得太累;有的人甚至认为,“老黄牛”是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思想僵化的代名词,从而冷落、轻视具有“老黄牛”精神的人。由此,有人得出结论:“老黄牛”精神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合时宜,不宜提倡了。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人们常说的“老黄牛”精神,是对为人诚实、工作勤恳、吃苦耐劳等品质的概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同样也是“老黄牛”精神的体现。这种求实、献身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有人认为,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任劳任怨,更应该注重文化知识和才能。这是对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老黄牛”精神也体现在高素质的“千里马”身上,他们那种认真钻研、埋头攻关、努力创新的工作态度,体现出来的不正是“老黄牛”精神吗?倘若缺了这种精神,工作怕苦怕累,好高骛远,那这种人还能干什么事呢?所以,“老黄牛”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形势下都是需要的。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仍然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正确方式。“老黄牛”到底能不能做、“做老黄牛是不是吃亏”之类的问题实在是不值得一答。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一个人如果能一贯地做“老黄牛”,肯定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以前对“老黄牛”的印象就是那些干出大力、滚大汗苦力活的人,而随着时代的改变,“老黄牛”有了新解释,那就是指那些勤奋刻苦、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的人,他们对事业忠诚执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社会诚信意识日渐提高的情况下,社会更需要提倡“老黄牛”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般人想不到的,我们能够想到;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能够做到;一般人不愿去做的,我们能够去做。有了这种精神,就克服了那种认为“不吃香”就是吃亏的想法。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那种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捞取荣誉、赚取好处的人,是无法受到他人的尊重的。
在新时代提倡“老黄牛精神”,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多做一点点,发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老黄牛”精神,努力工作,成为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有用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