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导学案
期中试卷评讲(一)
研制人:胡纯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日期 11.22.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试卷的非连续性阅读题、散文阅读题和文言阅读题部分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一、素养导航
文本阅读分别从材料局部理解、整体理解以及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来设题,考查论证方法以及学生的审题以及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二、内容导学
现代文阅读(一)
梳理文本内容
材料一
段1.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国传媒现代性话语实践超越了西方的现代性逻辑,注入了中国式实践的原创性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下中国式传媒的特有气质 )
段2-段3:从纵比和横比两个方面讲中国式传媒的受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依据本土现实着眼于文明发展服务现代性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开启民智、政党喉舌和人民喉舌的双重属性。
段4:通过举例和对比着重强调中国式传媒的一个突出特点:人民性。
段5-段6:中国当下传媒内容生产的两种倾向动摇传媒的人民性基础以及为了适应新型文明形态中国式传媒进行调整后选择媒介深度融合。
材料二
段1: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段2: “建设性新闻”理念应该是一种面对这一挑战可供尝试的选择。
段3:建设性新闻理念吸纳中国实践智慧。
反思总结:耐心细读文本,紧扣文体特点,要有整体阅读观;学会分层概括,善于从文本中圈画关键信息,将有用信息“为我所用”,然后“倚船下篙”,整合信息;论证方法、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等概念要分清 ,加强审题指导;增强规范答题的意识。标注序号、合理分点、清晰卷面等“规定动作”必须落实到位。
现代文阅读(二)
象征性意象贯穿全篇
油菜花——年轻灿烂的生命;回忆的美好温馨,精彩纷呈,氤氲诗意。
火车——可以载着我逃离当下的时间与空间,去往远方,是生命个体奔波迁移的见证。它能够打破人生的沉寂,具有一种非凡的吸引人的力量,给我提供了看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人生的隐喻。
铁轨——连接着梦想,传递着外面世界的讯息;连接着眼前和记忆甚至通向未来,也是成长的轨迹、追求的印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让本文既写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的历程;也有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与依恋,还有对火车、铁轨的认识、感悟,对人生“颠荡和游离”状态的描述和思考。
反思总结:审清题干是前提。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明确题干中所含的答题要求。分清含义题与作用题;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是关键;要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分点作答,表述要准确、规范;卷面需整洁,强调书写的重要性。
文言文阅读
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人物有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某个词、某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的整体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
阅读完文本材料,并不算整体把握文本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正文、出处、注释、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要借助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所给的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不正确的选项,其内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助“此题”来解文。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句子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要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提供帮助。
(5)出处解文法:读人物传记,一定要关注传记的出处。关注出处,能够把握传主的生活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朝代的官职称谓、风土人情等相关内容。
2.分步分层阅读
首先,关注开头,初识传主;关注出处,快速形成对相关知识的“唤醒”。
其次,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核心内容。
最后,以“已知”解“未知”,巧借内容概括分析题,扫清阅读障碍。
注意,整个阅读过程用时应在10分钟以内,以7~8分钟为佳。
三、典例导引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约30分钟+15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一燝,字季晦,南昌人。万历末年,九月朔,帝崩。一燝诘群奄:“皇长子当柩前即位,今不在,何也?”群奄东西走不对。东宫伴读王安前曰:“为李选侍所匿耳。”一燝大声言:“谁敢匿新天子者?”安遂趋入白选侍。选侍颔之,复中悔,挽皇长子裾。安直前拥抱疾趋出。一燝见之,急趋前呼万岁,捧皇长子左手,英国公张惟贤捧右手,掖升辇。一燝傍辇疾行,翼升文华殿,先即东宫位,群臣叩头呼万岁。帝既践阼,一燝遂当国。
明年,天启改元,沈阳失。廷臣多请复用熊廷弼。一燝亦言:“廷弼守辽一载残疆宴然不知何故翦除嗣后军国大事陛下当毅然主持敕诸臣洗心涤虑悉破雷同附和共忧国奉公。”帝优旨褒答。言路多怨一燝。一燝尝言:“任天下事者,惟六官。善治天下者,俾六官任事,言官陈事,政府得裁其是,则天下治。”于是一切条奏悉下部议,有不经者,诏格之。
初,选侍将移宫,其内竖刘朝等盗内府秘藏,过乾清门仆,金宝堕地。帝怒,悉下法司,案治甚急。群奄惧,构蜚语,言帝薄先朝妃嫔,以摇惑外廷。御史贾继春遂上安选侍书。帝恶继春妄言,且疑其有党,将严谴之。一燝谓天子新即位,辄疑臣下朋党,异时奸人乘间,士大夫必受其祸。乃具疏开帝意,为继春解,而反覆言朋党无实。继春得削籍去。
定陵工成,忠贤欲以为功。一燝援故事,内臣非司礼掌印及提督陵工不得滥荫,止拟加恩三等。及言官交章论沈淮,淮疑一燝主之,与忠贤等比,而一燝。一燝持大体,不徇言路意。言路颇怨。是年四月,候补御史刘重庆遂力诋一爆不可用。帝怒谪重庆。爆再论救,不听。而给事中霍维华等交章劾一燝。帝不问。既而维华外转,其同官孙杰疑一燝属周嘉谟为之,上疏力攻一爆。一燝疏辨求罢。忠贤从中主之,传旨允其去。
先是,帝数称一燝为首辅,一燝不敢当,虚位俟叶向高。及向高至入谗言,谓一燝尼己。至是,知其无他,力称一燝有翼卫功,不可去。帝复慰留,一燝坚卧不起。二年三月,疏十二上,乃令乘传归。
(选自《明史·刘一燝传》,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弼守辽一载/残疆宴然/不知何故翦除/嗣后军国大事/陛下当毅然主持/敕诸臣洗心涤虑/悉破雷同附和/共忧国奉公/
B. 廷弼守辽/一载残疆宴然/不知何故翦除嗣后/军国大事/陛下当毅然主持/敕诸臣洗心涤虑/悉破雷同附和/共忧国奉公/
C. 廷弼守辽/一载残疆宴然/不知何故翦除/嗣后军国大事/陛下当毅然/主持敕诸臣/洗心涤虑/悉破雷同附和/共忧国奉公
D. 廷弼守辽一载/残疆宴然/不知何故翦除嗣后/军国大事/陛下当毅然/主持敕诸臣洗心涤虑/悉破雷同附和/共忧国奉公/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侍既可指选入宫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也可指妃嫔,文中李选侍的身份是妃嫔。
B. 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其上为主位。文中指登基。
C. 法司指古代执掌司法刑狱的官署,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
D. 削籍既可指官员革职,也可指将罪臣从原籍贯中除名驱逐出原居住地,文中指后者。
四、 提升导练★(15分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一燝公忠为国,果断匡定社稷。先帝驾崩,李选侍藏匿皇长子,刘一燝大声诘问斥责,在王安的协助下接出皇长子,助其登东宫位。
B. 刘一燝顾全大局,不计个人恩怨。沈淮怀疑他指使言官上书弹劾自己,就勾结魏忠贤等人陷害他,刘一燝并没有因此就顺从言官意愿。
C. 刘一燝主持政务,屡次遭到弹劾。因霍维华等上奏弹劾他,他就交代周嘉谟反击霍维华,使之转任外地,结果遭到了孙杰的竭力攻击。
D. 刘一燝护卫社稷,忠贞耿直。皇帝曾多次要任命他为首辅,他推辞谦让以待叶向高,他的品行和功绩也赢得了叶向高的认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治天下者,俾六官任事,言官陈事,政府得裁其是,则天下治。
(2)一燝援故事,内臣非司礼掌印及提督陵工不得滥荫,止拟加恩三等。
5. 刘一燝为什么上疏阻止皇帝追查贾继春勾结朋党之罪?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刘一燝怎样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