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肺炎双球菌(学名Diplococcus pneumonia),因在液体媒介中以链的方式生长,于1974年被重新命名为肺炎链球菌(学名: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因它是肺炎的病原因子,一般都会称它为肺炎球菌。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因,肺炎链球菌于1880年代已被发现能引致肺炎,亦是体液免疫研究的对象。
肺炎链球菌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部经常存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带菌状态。只有在免疫力下降时才致病.尤其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或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易发生肺部感染。 其中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内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肺炎双球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菌株可致病,因为在这些菌株的细胞外有多糖荚膜起保护作用。肺炎双球菌能否致病与其是否能产生荚膜有密切关系,因荚膜能抵抗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致病原理
肺炎链球菌不产生毒素,所以不会导致原发性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其致病原因是由于它含有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可以侵袭组织,首先会引起肺泡壁的水肿,然后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渗出,含菌的渗出液经Cohn孔(肺泡与肺泡之间的小孔)向肺中央部分扩展,严重可累及几个肺段或整个肺叶。
肺炎链球菌利用表面黏着素与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紧贴在鼻咽细胞上。如细菌进入如耳咽管或鼻窦等地方,这种定植的情况会转变为感染,造成如中耳炎或鼻窦炎。若将肺炎链球菌吸入肺部而不能清理,加上病毒感染或吸烟引发的纤毛痳痹,就会造成肺炎。一旦肺炎链球菌进入一些很难发现的地方,它就会活性化补体蛋白质,刺激细胞激素的生成及吸引白血球(尤其是嗜中性白血球)。它的多糖荚膜会抵抗吞噬作用,若并没有抗荚膜的抗体,肺泡巨噬细胞则不能有效地杀死它们。若它们扩散至血液中,就可能会引发菌血症,并且被带到身体的其他地方,如脑膜、关节、骨骼及腹膜,亦可能会导致脑膜炎、脑脓肿、骨髓炎或脓毒性关节炎等。
实验中使用的RⅡ型肺炎链球菌无荚膜,无毒力,在被实验动物体内很快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SⅢ型肺炎链球菌有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可在宿主体内定居并繁殖并引发炎症。无论是RⅡ型肺炎链球菌或是SⅢ型肺炎链球菌,被高温灭活后均无毒性,不会引起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