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诗歌鉴赏——酬赠诗专题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11-12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导学案

诗歌鉴赏——酬赠诗专题

研制人:赵翠华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日期  2021.11.9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一、素养导航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几类。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平时学习诗歌,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知一类诗,通一首诗”,即先从内容入手,尝试着根据该诗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和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该诗大致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导学

(一)酬赠诗概念: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仁的作品。

    与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

名篇有:李白《赠汪伦》;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也有的诗人通过酬赠诗干谒请托。干谒,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这类诗也叫干谒请托诗。如王维《望洞庭赠张丞相》。

需注意的是,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读时请加以注意。

(二)酬赠诗常见感情:

1.表深情。(多为抒离别惆怅和别后思念之情) 如元稹《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名篇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简析】《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请托之意(自荐信)。  如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朱庆馀 《近试上张籍水上部》

【名篇赏析】                

望洞庭赠张丞相 王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析】前四句写景,气象雄浑、境界阔大。首联写八月的洞庭湖满得几乎与岸上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湖与天空接合成了完整的一块。写出湖的开朗涵浑。颔联写出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后四句抒情,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却没有船只一样。尾联用典,“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另翻新意,不露痕迹地请求援引。

3.表明心志。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张籍《节妇吟》

【名篇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简析】这首诗是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4.表谢意(含婉拒)。如张籍《节妇吟》。

【名篇赏析】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简析】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5.抒写友情、勖励志节。

【名篇赏析】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简析】由于朱庆馀的赠诗《近试上张水部》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籍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6.告诫后辈、勉励后学。   

    7.谈诗论文,或商榷时事。

(三)酬赠诗常用手法

比兴、拟人、比喻、反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叙事抒情等。

(四)鉴赏步骤

1.反复揣摩诗歌的注解、题目、诗中重要的词语及结尾的诗句,以此帮助自己把握诗的主要内容。特别要知人论世,熟悉写作背景,考试时特别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

2.考虑诗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

三、典例导引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问:在这首诗中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

 

 

 

(二)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2021广州一测)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黄庭坚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阍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

注:①帝阍:指天帝的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帝阍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

   C.“江花”寄寓了杜甫的百年忠义,由此可以推测出杜诗中曾经使用江花的意象。

   D.盖郎中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一丝不苟地学习杜诗,作者对此深表赞赏。

16.作者对于学习杜诗有哪些见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鉴赏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提升导练(约30分钟+15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田九判官

杜甫

   崆峒使节①上青霄,河陇降王款②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③。

 陈留阮瑀④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注】①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讨安禄山时,任命田九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②款,叩。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叩塞门来服从,明皇诏翰应接。③嫖姚,原指霍去病,此借指哥舒翰。④阮瑀,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烧山请他效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势高远,“青霄”二字语义双关,既指崆峒山之高峻,也指哥舒翰之战功非凡。

B.颔联表面以宛马食苜蓿而肥喻霍去病,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为后文张本。

C.颈联与题目照应,“陈留阮瑀”这一典故,说明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

D.尾联承接颈联,在指出判官田九举荐之功之外,也非常明显地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

苏轼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八月。是时,苏轼知徐州,因抗洪胜利而建黄楼,落成后邀友人于重阳节来此聚会。《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王定国好作文章,夸诞轻易,臧否人物,无所顾忌,以是颇不容于人。熙宁八年(1075),王定国因故受到朝廷停职处罚。②南台,指徐州城南的戏马台。《太平寰宇记・徐州》:“重九日,公(刘裕)引宾佐登此台,命将佐百僚赋诗以观志。作诗者百余人,独谢灵运诗最工。”③义黑,刘裕为宋公,在义熙十四年时镇徐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是诗人写给王定国的应和之作,“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B.首联写友人昨夜受了风寒,晓来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霜”字表明了时令。

C.“疏狂”一词既点明苏王二人豪放、不受拘束的性格,又交代了他们不被世人所容的原因。

D.尾联化用刘裕在重阳日携将佐百僚登南台赏菊赋诗的典故,畅想王定国在诗会上的表现。

16.有人认为苏轼诗歌善用比较思维来深化诗歌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

C.“侵”和“透”两字含蓄地描绘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清冷心境。

D.“铜壶漏彻东方曙”与唐代诗人罗隐的诗句“铜壶漏报天将晓”意思相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