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默写四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11-08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情境式默写(四)

复习范围:《劝学》《师说》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5.“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7.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知明而行无过 ”的君子,就要“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9.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0.《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1.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