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最美的文字,有散发着青草气息的最美爱情,有稼穑畜牧渔猎建筑,总是热热闹闹,开心兴旺的场景。不由得蠢蠢欲动,想详尽领略《诗经》之美!且慢,《诗经》绵延两千多年,还得先了解一下其身世与千古之谜。春秋时期孔子编纂《诗三百》,在史籍上有明确的记载。“孔子删《诗》”是中国民歌史上的第一个大疑案,始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记载。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剩下了311篇(其中笙诗6篇),以致《诗三百》之外的先秦民歌绝少能流传下来。另一谜是关于《诗三百》中“风”的排序。《诗三百》以《周南》《召南》起始,而被孔子尊崇的周天子脚下的《王风》却排第六,这引起文人学士的好奇与各种研究。这个排序或许是受《左传》中“季札观乐”的影响。秦始皇焚书之后,《诗三百》散佚,而《左传》尚存,《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季札出使鲁国,在欣赏周代传统的音乐诗歌时加以分析,借以说明周朝和诸侯的盛衰大势,“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季札观乐这年,孔子才八岁,而孔子编订《诗三百》是在六十八岁之时,这份节目单遂成推论的依据。谜中谜的是,秦始皇是否真的焚尽天下书?总之《诗三百》绝处逢生,汉代儒家将其奉为“六经”之一,遂成为《诗经》。传授《诗经》的毛公或许是将《诗经》与《左传》互相配合着讲述,遵从季札观乐之顺序作为《诗经》尤其是《国风》之顺序。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其可供解读的层次非常丰富。
关于古代音律评论,无法不提及“季札观乐”的历史。季札是春秋风云人物,这位至诚至德之人精通音律,是卓越的政治家与外交家,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其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季札观乐》是一篇精妙大文章,只有君子公卿们才会把民歌与江山社稷、国计民生这样了不起的大事联系起来,才会恭敬严肃地加以看待。
所谓风从民间来,闻其声而知其风,壮阔活泼的风景里,四面八方的民风成就了《诗经》之美。“风”是周代中原各地的歌谣,包括了十五国的《国风》160篇,基本上属于民歌,其中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情歌约占一半。任何时候,情歌总是最精彩最动人的歌谣。下面从十五国的国风中各挑选几首来欣赏,以了解各国民歌的风貌。
01
《周南》11篇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季札评《周南》:“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大意是“真美呀!歌声表明王业奠定了基础,但尚未成熟,然而百姓是勤劳而不怨恨的。”采撷荇菜,采葛织布,采采卷耳,南有樛木,桃之夭夭,采采芣苢(草药),真不愧是美人如诗,草木如织!尽显山野之魅力,哪儿有勤劳美丽的女子在从事密集型劳动,而她们心中都有最纯朴的念想。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关雎》是《诗经》卷首之作,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古往今来吟之不断。参差各异的荇菜自然地铺在水面,黄花点缀其中,水之湄的女子在“左右流之”。画面于我们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美好在太阳底下能激起所能想象得出的最精美闪光。用荇菜或左或右漂浮不定的动感,比喻求爱的不易,就像我们俗世的爱。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美好到什么程度?有一年参加婚礼,看到囍帖写着“桃花灼灼,宜室宜家”简直擦亮眼睛惊艳到如今!人面桃花相映红,多子多福多完美,世间女子正常的人生轨迹就该这样。古人何其天真烂漫,就像一个孩子看见这天地间每一片叶子都是春光明媚的。
《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情歌。男子钟情汉江游女(大概是汉水女神),可是汉广难渡矣!我看见你却触摸不到你,面对浩淼江水而情思缠绵无以自拔。他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她的意中人,却在千年之后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人们真正动容的不是他的痴情,而是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的求不得之苦。
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召南》延续《周南》对自然的吟诵,维鹊有巢,跋山涉水采白蒿、喓喓草虫,浮萍水藻,茂密的甘棠,行走在白露之上,纷纷掉地的梅子,天边的小星星。这些先秦的自然环境,仿佛离我们并不遥远,特别是经常接触野外的都能感受其中。但是,所有这些诗中描写,内中都蕴含丰富的情感。
《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是一首非常大胆直白且情色的诗,那翻覆在其间花海蔓延的情与欲,自然奔放地呈现在天地间,因为爱所以性爱。写一个小伙子用捕获獐子、鹿来吸引漂亮的姑娘,搭讪上之后两人关系发展神速,上下两三句即生米煮成熟饭。最后一句幽会的欢情语可见率性而为的两情相悦,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实在忍不住的,掩嘴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