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体育教师大本营口十木老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柔韧性对于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它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方便,可减少受伤的危险性,大大避免了因柔韧性不足导致的外部伤害,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规律地练习柔韧性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还可改善肌肉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协调性。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热身作用,能在运动后迅速的使疲惫的身体得到恢复。因此,从儿童开始进行柔韧性的练习非常重要。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胶、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关节的活动幅度决定于关节本身的结构一个是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
1.进行柔韧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开始就用力过猛和速度过快。
2.柔韧锻炼时不得动作幅度过大,不能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练习时以感觉到酸、胀、痛为限。
3.柔韧素质锻炼必须与速度和放松练习相结合。这样可以保持发展肌肉、关节、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利于营养物质的恢复。
4.发展柔韧素质时,要将动力性和静力性练习相结合。
5.每次进行柔韧素质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柔韧素质必须在其他锻炼之前进行。
1.静力性拉伸法
静力性拉伸法指的是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各个部位拉伸到最大限度时,依靠外力或者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该静止姿势并维持此姿势固定一段时间。普遍认为10~30 s应该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时间,伸展次数应重复4~6次最好。这种肌肉拉伸的方法可以较好控制力量的运用,比较安全,尤其适合于活动少和未经训练的人,它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避免拉伤。静力性拉伸法经过练习可以使肌肉、肌腱、韧带达到很好伸展效果,从而提高柔韧素质。
动力性拉伸法是指速度快、有节奏、幅度逐次加大,重复单个动作拉伸锻炼的方法。在运用该方法时练习者不要用力过猛,幅度一定要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先做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伸,再逐渐加大拉伸幅度,避免肌肉韧带拉伤。动力性拉伸法在活动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肌肉的灵活性,改善肌肉的弹性,因此,能够很好提高柔韧素质。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拉伸法原本是被设计和发展作为一种理疗康复技术。PNF技术正被设计和运用在运动医学的领域。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拉伸法(PNF)技术被用来改善人体肌肉的柔韧性,在国际当前使用最为广泛。最常用的方法有:慢速伸展-保持-放松法;收缩-放松法;保持-放松法等三种。PNF拉伸法通常分4个阶段:
(1)先进行简易缓慢的肌肉拉伸(大概5s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