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毒成为一种信仰
高二(9)班 汪菲雪
巴金曾在作品《家》中表示:“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斯以为,当今社会亦正如其所言,部分“瘾君子”厮混其中,浑浑噩噩,苟度余生。
古有林则徐坚守于虎门,销烟以振国,他毅然挺立于销毁洋烟鸦片的最前线,口中咆哮着那壮人心魄的誓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销烟英雄,巍然屹立。有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言:“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林则徐,他做到了。
诚然,虎门销烟曾使华夏大地清减了些许乌烟瘴气,但毒品由此湮灭,毒贩就此止步了吗?
据调查,我国每年仍有大量公民参与贩毒活动,吸毒人数也与日俱增,其中青少年吸毒的比例日渐增长。由是观之,禁毒活动,势在必行。
弗朗索瓦丝·萨冈一语道破吸毒者内心之所感:“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着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吸毒的初衷一定是好奇抑或是源于内心的空虚和不被理解。正如史铁生所言:“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但吸毒者为何将这种正常的生理需求病态化发展,从而走上吸毒这一不归路?究其根,源于对家庭的极度不负责任,对现世生活的过度享乐和对未来征途的极度恐惧,这些条件完备的务幻望虚之子往往是最易受毒品之害的。然而,“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这是给吸毒者下达的判决,给跃跃欲试者提出的警告,更是对一无所知者划定的禁区。请记住无毒青春,无毒人生,健康生活,应是社会生活之必需。
然而,遗憾的是当今青少年吸毒案常见于报端,他们中部分出于好奇,部分却醉心于毒品带来的飘飘然的享受,脚踩云端,翩然起舞的幻境使其深陷其中,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丽却虚幻。为此,我只想以王尔德的一句话对其加以劝戒:“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因为你是养育你的父母的唯一期待,是你整个家庭的希望,你的肩上要担负起两个人的期望,一个家族的未来,乃至是一个国家的明天,因而你要时刻铭记:你才是真正的“明天之子”!无毒青春,无毒人生,健康生活才是不二选择。
毒品所麻痹的不仅是人的各种感觉系统,更是让人们的心灵蒙受尘埃,剥去遭受腐蚀。一些人身处复杂环境,却可以从容抵制毒品的诱惑,不仅是因为其洞察了幻影背后深藏的杀机,更是因为心中的那轮明月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这是来自古希腊梭罗的忠告。
晨曦中,朝荣正倔强开放,远方有亭台楼阁,香榭兰亭。“从哪里来,往哪里云,心中渐渐有一份明白如月光泻地。”让砥砺自我,远离毒品,珍爱生活,成为生活的一种信仰,去坚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毒青春,无毒人生,健康生活”的美好社会,需你我携手共建。 (指导老师 鸦元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