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文言文(六)
研制人:鸦元锋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日期 9.28
本主题复习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素养导航
1.重点强化
翻译时抓住4类关键虚词
2.高频虚词
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中,对“以”“其”“为”“乃”“因”等翻译中易设为采分点的高频虚词,翻译时要格外留心,保证翻译到位
二、内容导读:
1.高频虚词:格外留心
以:这是采分率最高的高考高频词,它有介词义,如“用、拿”“凭借”“因为”,这是考查热点;有连词义,表目的“来”“用来”。
[典题印证1] 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体会一下“以”字的用法。
(1)并州刺史高幹,袁绍甥也。素有贵名,招致西方游士,士多归附。无几,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
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典题印证2]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者”字的用法。
(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语长吉之事尤备。(李商隐:《李贺小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频率也高。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
(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4.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一是指兼词,即一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
[典题印证3]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特殊虚词的用法。
(1)土工洊(jiàn,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达标导练(约30分钟)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非朕意也。”留不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汹话,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青州、应天府、齐、邓州,会妇党[注]李逄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遂上章自讼,有曰:“乐羊无功,谤书满箧;即墨何罪,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席屋,一夕成二千五百间,井灶器用皆具。民至如归,所全活五万。徙真定,又徙太原。
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边遽来告,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将惧,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是岁,塞上无风尘警,诏以四砦赐夏人,夏既得砦,又欲以绥德城为说,画境出二十里外。元发曰:“是一举而失百里,必不可。”九上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日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贪残,督盗贼 督:责罚
B.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治剧: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
C.遂上章自讼 讼:申辩,争辩
D.卒遣更休 更: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 ②因人之力而败之,不仁
B.①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神宗览之恻然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面对大量房屋坍塌、官员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民 王 颖 有 金 为 邻 妇 所 隐 阅 数 尹 不 获 直 颖愤 而 致 伛 扶 杖 诉 于庭 元 发 一 问 得 实 反 其 金 颖 投 杖 仰 谢 失 伛 所 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2)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席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