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也可小用
高三(15)窦思雯
近日,深圳中小学教师招聘吸引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人们看到其拆巨资招聘来自名校的老师,各抒己见,而我则支持这样的做法,大材也可小用。
众所周知,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我国正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尤为重要。聘请大量名校毕业的老师,让他们深入基层,大大的补充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储备。重视教育,大材小用有利于我们在伟大复兴之路上越走越顺利。
与多数的老师不同,名校毕业的老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是远高于平均水准的。他的个人魄力也会为当今的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让名校毕业生走进学生,为当今的学校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也许能产生奇效。再者,学校的工作是招聘,最终的选择权还保留在应聘者的手中。作为名校毕业生,放弃了其他的选择,最终走向基础教育,也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的。每个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不同,但所展现的价值皆不可缺少。我们不应当用惯常的思维方式将科学,高层建教育束之高阁,更应让他们走近生活。
社会高速发展,像这样大材小用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于我们国民最重要的便是学会尊重教育尊重学历。面对深圳中小学的做法,有的人在网络上表达过激言论给人留下极差观感。我们要认识到人与人间是存在差异的,故而选择也应当是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做出选择的名校毕业生,我们都应给予尊重,而非落井下石,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束缚他人的选择,更非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他人。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发表恰当的观点。
诚然,大材也可小用,但若学校在进行招聘时,仅考虑到高学历,高智商,则会误入学历竞争的怪圈。不是所有高学历的老师都能成为良师的,而大多优秀的老师也并非高学历。我们提倡大材小用,但绝不是只注重大材的唯学历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对教育行业给予尊重,让大材有空间深入基础教育,让他们为小用,但结果决不让人小看,助推我国的伟大复兴之梦。
大材小用又何妨
高三(16)班 余曼菁
近日,深圳中小学的教师招聘名单吸引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认为高材生回归基础教育,利国利民,也有人反对,觉得这是一种大材小用。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古有名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们通过老师来认识知识世界的内涵。我们十分清楚在中小学时期的学习为后来的高等学习起着何种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们,拥有着比一般人更为开阔的眼界和更高的学术素养。他们的加入,让基础教育者队列得到丰富与提升。同时,孩子们在与他们的日常交往中也会被其默默的影响。这样的“双赢”局面才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初衷。自从1996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教育所看重的,是人才的培养。国家大力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学成后的人才们再用心教育下一代人才。这是教育的延续,亦是国家希望的传承。
换言之,高材生应聘中小学教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作为旁观者,我们没有指责他们的立场。往大了说,我们如今坐在课桌边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的学习是为什么?金钱权力?还是为了充实自我,报效祖国?高材生们回归社会基础教育,在拥有不错的报酬的同时,又能够教书育人,奉献自我,何乐而不为呢?大材小用又何妨呢?
浙大毕业后开面包店的九零后小伙,在此次河南郑州水患之时,毅然挺身而出为前线人民提供物资补给。他做的慈善比许多当年指责他的人要多得多,我们又有何资格去批驳他当年的选择呢?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虽已领先国际,但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任重而道远。这次的现象,说不定只是一个开始,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基础教育。教育的不公,不是几个高材生下放所能代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资源被垄断,地区间教育水平差距的拉大等社会现实。公平正义,决不是一群只知道躲屏幕后,用键盘敲出刻薄文字,对一群有志青年的选择肆意地指手画脚的“刽子手”所能定义的。
其实说到底,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让自己快乐的同时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我想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吧!既如此,大材小用又何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