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练习】周练2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25
 

江苏省仪征中学周二限时练(

考察范围:小说类文本   语言运用题   默写《赤壁赋》  命题人:周娟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食记

在此之前,我为了采访同庆楼的荣师傅,足足准备了两个月。但在三天前,荣师傅离开了。

这个消息对我不啻惊雷。很快,媒体就发出了消息,说九十六年的老店同庆楼要易主了,改了个名叫同庆茶室。谁接了盘?就是店里原来的八个老伙计。

我心里一阵颓然。

说起来,跟这个茶楼文化的研究项目,是我一个夙愿。祖父四十年代时,曾经短居粤港,在他一篇旧文里,确切而生动地写过广式的点心,难得文字间竟有不少机趣。在我看来,面目严肃如他,定是受了许多的感染,甚以为是,方落笔成趣。其中呢,他又重点地写了同庆楼。一个谈不上是老饕的人,竟在莲蓉包上盘桓了许多笔墨,这足以让我好奇。难得的是,竟还有许多的考据。

我初来香港读书,姑祖母为我接风,便在同庆楼。那也是我第一次领略广东的茶楼饮茶的阵仗,热闹得不像话。人头攒动,茶博士穿梭其间,眼观六路。竟好像与所有人都十二万分的熟稔。这份眼力见儿,一个熟客刚坐下来,他便拿起一个钩杆,利索索地将来客的鸟笼挂到天花板上去,下一刻便去了另张桌子收拾招呼。我当时瞠目,浑然不觉身处香港闹市,仿佛进了某个民国戏的摄影棚。小时候,与外公也去过老式茶馆。外公手里捧着那把老朱泥,一喝便是一个下午。安安静静地,喝到夕阳西下,人的胃口喝淡了,心也清淡了。这份清淡,于一个儿童却很不相宜。跟了几次,我就再不要去了。而同庆楼的满目烟火,却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

过了一会儿,便见后厨摇摇晃晃地走出了一个胖大身形的人。满面红光。他很灵活地在人群中闪身而行,一路拱手,和每座的食客贺着新年。而似乎人人也都认识他。

走到我们这一桌,他喜气洋洋地说,钟太,恭喜发财。

姑祖母看看我,说,师傅,有人赞你的包点好好味呢。

荣师傅看看我,说,谁家的年轻人,好靓仔。

姑祖母说,你倒是认一认,像是谁?

荣师傅认真地看了一会,摇摇头,说,熟口面,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姑祖母说,这是我小哥的孙。

荣师傅的笑凝在脸上,似乎心思游离在回忆里,方才一惊,说道,是毛教授的后人?

姑祖母说,所以说,这舌头是跟着血脉生的。过往我们两兄妹,为了你这口莲蓉,从广州的得月阁,跟到香港同庆楼。

荣师傅哈哈大笑,笑得很开怀。

我就这么和荣师傅认识了。荣师傅是同庆楼的行政总厨,从老字号迁港。历经三朝。在店里的威望足够,对我总像是个爷爷辈的人,笑得如同他手打的莲蓉。温软厚糯。后来,发现了爷爷的这本笔记,我更觉得如冥冥中有所示。思量再三,我便申请了一个关于粤港传统文化的研究项目,打算好好地和荣师傅谈一谈。

谁知苦心孤诣,准备了两个月,待到要和荣师傅见面,却碰到了同庆楼政变

我在荣师傅家里见了他。

他见了我,似乎十分高兴,拿出一整个金枕头,叫身边的人劈开来给我吃。

作为同庆楼的行政总厨,辛苦了几十年,荣师傅住得不算宽敞,甚至可说是简朴。四十年的老唐楼,两室一厅。年久失修,空调轰隆作响。我的目光,在窗前被经年烟火熏得发黑的神龛流连。

荣师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家有房屋千栋,睡觉只得三尺。

我终于问,荣师傅,您真的不做啦?荣师傅本已黯然的目光,闪动了一下。

我说,您那打莲蓉的手艺,是撑住了同庆楼的。

荣师傅笑一笑,问,毛毛你倒说说,要打好莲蓉,至重要是哪一步?

我自以为做足功课,便说,挑出莲心?挑走了才没有苦味。

荣师傅叹口气,说,至重要的,其实是个字。

我就说说自己这颗老莲子吧。自我在得月阁,由学徒做起,如今已经七十年。这七十年,同庆楼风里浪里,多少次要关门的传闻。我呢,都当它是雨打窗,只管在后厨打我的老莲蓉。去了莲衣,少了苦头,深锅滚煮,低糖慢火。这再硬皮的湘莲子,火候到了,时辰到了,就是要熬它一个稔软没脾气。九十六年的老店啊,捱过一九九七年的金融风暴,撑过二OO三年的非典,他们说关,就关?!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过来,说,所以这店,让那八个老伙计盘下来了。

荣师傅愣一愣,笑了,说,是特许经营权,一次过三年期租。那帮老家伙。哪来这么多钱?一月租金就是四十万啊。这不是遇上了大金主了吗?哈哈哈。

我嗫嚅了一下,荣师傅,莫不是……

荣师傅还是笑,他摆摆手,不说了,不说了,都是身外物。这同庆楼啊,熬过了所有的人,连同我这把老骨头,也熬到了今天。你说说,是不是合该和它同生共死,总得帮它熬到百岁整啊。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设置悬念,用两个月时间准备采访的同庆楼前朝元老荣师傅,竟在三天前离开了,媒体的消息也为悬念助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写祖父旧文相关情节时三用字。第一处写出对面目严肃的祖父写广式点心富有机趣的惊讶,后两处与第一处所写内容不同但情感相近。

C. “小时候陪外公去喝茶的老式茶馆,与广东的茶楼形成对比,一个冷清,一个热闹,写出对满目烟火的广东茶楼的喜爱和对老式茶馆的不喜。

D. 小说有些内容看似矛盾却意味深长,比如荣师傅做了几十年的行政总厨却住着简朴老旧的住字,最后却是接手同庆楼的大金主,小说读起来曲折有致。

1.  C C.“对满目烟火的广东茶楼的喜爱”错误,小说中说“同庆楼的满目烟火,却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同庆楼并不能替换成广东的“茶楼”;“对老式茶馆的不喜”错误,这一点在小说中没有体现,小说中只说“这份清淡,于一个儿童却很不相宜”,“冷清”的评价不准确。)

2. 小说插叙了发现祖父旧文和姑祖母为初来香港读书的接风的情节,请分析其作用。

 2.①补充说明祖父与同庆楼的渊源和我与荣师傅相识的经历,交代我采访荣师傅的原因;②写出了同庆楼老字号的历史悠久和茶点很受欢迎;③写出了荣师傅热情随和、手艺高超的特点:④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行文富于变化。

 

3. 葛亮说:在这部小说里,我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常与变放在了一个制点心的师傅身上。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常与变的表现。

3.作为广式点心传统手艺人代表,荣师傅用传统技艺给食客带来的享受和记忆是一种荣师傅七十年来和同庆楼相依相伴,是一-从老字号迁港,历经三朝,荣师傅从小学徒行政总厨,再到幕后的大金主,见证了作为茶楼文化载体的同庆楼,九十六年来的风风雨雨,这是一种

(首先要理解“常与变”的内涵。然后结合文中主人公荣师傅的表现以及经历来说明这“常与变”。所谓“常与变”指的是“固定和变化”。

先看“常”。从文中来看,荣师傅是广式点心传统手艺人的代表,祖父在旧文中写过广式点心,重点写到同庆楼,“一个谈不上是老饕的人,竟在莲蓉包上盘桓了许多笔墨”,后来的“我”初到香港一下子就爱上了同庆楼,爱上了同庆楼的点心,连姑祖母都说“这舌头是跟着血脉生的。过往我们两兄妹,为了你这口莲蓉,从广州的得月阁,跟到香港同庆楼”,由此可知,荣师傅制作点心的传统技艺给食客带来的享受和技艺是不变的,是“常”。

再看“变”。结合“荣师傅是同庆楼的行政总厨,从老字号迁港。历经三朝”“自我在得月阁,由学徒做起,如今已经七十年”“却碰到了同庆楼‘政变’”“是特许经营权,一次过三年期租”“这不是遇上了大金主了吗”可知,同庆楼和荣师傅的身份是变的,荣师傅从小学徒到行政总厨,再到幕后的大金主,这是变的,同庆楼历经三朝,最后被荣师傅承包,这是变的。)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盆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始于唐,行于宋,而大盛于明清。中国盆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   )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不同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在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①____________,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欣赏,通过耳闻目睹,师传口授,在一定地域流传下来就形成了地方流派。这种由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的地方风格,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流传,从而形成艺术流派。经过一代又一代盆景艺人的传承和发扬,中国盆景艺术最终形成了五个艺术流派。

中国传统的盆景流派分为南北两大派,其中岭南派是南派的代表。和其他流派相比,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但岭南盆景艺人在不断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的基础上,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使得岭南盆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岭南盆景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   )了岭南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追求野趣自然,具有苍劲向上、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具体体现在树种选择、技法特点等方面。选树种是盆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创作者要(   )地选取适当的材种,这是创作优秀盆景艺术作品的首要条件。岭南盆景材种丰富,②____________,但更多的是选取岭南独有的树种,比如九里香、雀梅等。岭南盆景在技巧上独具一格,强调蓄枝截干、浑然天成,擅长处理主脉和次脉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修剪和拉枝处理枝条,表现作品的疏与密,简与繁。

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妙绝伦  融入  苦心经营        B.异彩纷呈  融入  煞费苦心

C.异彩纷呈  融合  苦心经营        D.美妙绝伦  融合  煞费苦心

4B 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也形容新奇的事物纷纷涌现。美妙绝伦:美妙,美好、奇妙;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融入:融合;混入,混合。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文中不是几种不同物质合为一体,而是指岭南文化对岭南盆景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融入盆景艺术的创作中,应选“融入”。苦心经营:指费尽心思地筹划、安排。煞费苦心:费尽心思。句中指的是创作者花费心思寻找材种,应选“煞费苦心”。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但岭南盆景艺人在不断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的基础上,独创出新的模式,使得岭南盆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5. 原句讲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时加上“和其他流派相比”的参照,使表述更准确直观;原句用“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形象再现了岭南派艺人勇于探索、革新的勇气和精神,修改后的句子则过于直接,没有了原句的韵味。

 

6.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6.①出类拔萃的个人艺术风格;②有些与其他流派选取的材种相同

 

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用词准确,表达规范。(4分)

①传统村落作为最基本的农耕社会的生活单元,②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③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明珠”。④我国古村落数不胜数、丰富多彩、价值独特,⑤但是因为保护意识淡薄、财力不济、外出务工等原因,⑥古村落“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⑦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必需要把古村落保护好。⑧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①语序不当,改为“农耕社会最基本的”。

⑤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或“等原因”。

⑦“必需”改为“必须”。

⑧搭配不当,在“民族自豪感”前面加上动词“提升”或“培养”。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1986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掘出上千件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珍贵文物,今年,国家又重新启动了三星堆遗址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造型夸张的青铜器、面具和青铜神树等文物。专家表示,三星堆考古得到的信息,对于认识夏商时期,尤其是商代晚期成都平原社会、国家的情况,远比文献中的信息多得多。三星堆考古发掘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持久、厚重的特质。此次考古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专家认为,此次发掘增添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国家重启三星堆考古,发掘出的文物造型奇特,印证了中华文明持久、厚重的特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三、理解性默写。(《赤壁赋》)

1、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2、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米,苏轼则说                         

3、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                                           

4、《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                                               

5、慨叹自身渺小是:                                     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是:                                           

6、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________, ________。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渺沧海之一粟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