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做老师是否大材小用
高三(9)班李翔
近日,深圳中小学公布的部分招聘名单引发了社会上的轰动,原因是这些应聘的老师都是名校毕业生,这也引发了人们的议论:这些人做老师是否大材小用?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一直是教育界的共识。基础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素质的高度,是学生进入大学,最终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需要好老师的示范引领。
其实人们对这件事有如此大的反应,是因为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认为这些名校毕业生就应该去搞科研,去当老师就是大材小用。其实不然,这看似十分轰动的事并不是特例。近几年来,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数不断上升。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了。因为只有老师的水平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才能提上去,才能出人才。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正如任正非所说:“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还有一个人们关注的点就是那些毕业生虽然知识量充足,但是他们教学能力够吗?能通过学校的招聘的人,说明他们的教学能力已经得到了学校的认可,而且这些人也能够为学生传授更多更好的思维方式。在国外,名校毕业生去当老师早就成为了一种常态,甚至这些老师会把他们毕业的学校标志贴在办公室的门上,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去数学中心的时候,就是北京四中的老师。
反过来看我们国家,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恰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当下,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从简单的知识传授上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对教师的知识涵养、综合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对优秀人才有着更强烈的需求。现实是我们那些优秀的人才大多流向了发达国家,这提醒我们,要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所以我们要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名校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为更多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听从内心召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呼吁各地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师福利待遇,为优秀人才选择基础教育解除后顾之忧,让优秀人才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夯实根基。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期待更高的树,更多的云,更丰满的灵魂,去给教育行业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薪“聘”的是年轻一代的未来
高三(10)班 朱文静
近期深圳公办学校斥巨资招聘名校毕业生,这消息一曝出,网友众说纷纭。有人赞美,认为利国利民,有人反对,认为浪费且不公。而我认为这一举措值得点赞,高薪“聘”的不仅是名校毕业生,更是年轻一代的未来。
评判一件事之前,我们需要究其根源,为什么会斥巨资聘名师?其实,深圳从小渔村摇身变为大城市已有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不乏科技精英,商业巨佬加入。但,在这看似“繁
华”的表象下,这座城市的发展根本,即人才却十分匮乏。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大的,但本地的人才较少,学位空缺,这才致使政府愿意斥巨资聘名师,提升新一代孩子的素养。
这一举措不仅会改变深圳教育现状,更会助力年轻一代的成长。教育资源的丰富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更大化扩充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我们该做的应是同他们一起高兴,而不是恶语相向,不明事理的讨伐。我们都知道年轻一代的未来就是整个国家的未来,在教育上不应吝啬钱财。政府希望的也是每一个孩子能够更好的发展,让深圳走得更远,我们应感恩这项举措。我们都知道学习的重要,况且有如此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呢?反观有些处于水火之中的国家,战乱不断,女孩无权接受教育等至今仍是困扰着他们的难题,而我们的政府却愿意斥巨资投身于教育,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举措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只有全民重视教育,在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位孩子才能慢慢地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这对于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纵使这件事不能在此时此刻有利于你,但它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帮助到你,国家也会因为在人口素质的大幅提升下发展得更好。那些认为浪费了资源的人,你们所想的也是让人才尽其所能地发挥最大价值。尽管有一丝金钱诱惑的嫌疑,但若真心想从事其他行业,金钱也无法阻拦。
我们能做的便是支持和不辜负,支持政府为教育投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辜负国家及人民对我们的美好期待。“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社会各界,及更多百姓都能重视教育,重视年轻一代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