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中庸》(节选)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17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导学单

内容:《中庸》(节选)

研制人:时花兰  审核人:周娟娟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授课日期:9月 15日

本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一、素养导航:

连线作者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字经》中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的描述。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二、内容导读

1.参照注释和译文(教材P143-144),圈画重点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参照教材P144·简赏,理解文章。

 

三、问题导思

 

1.“中庸”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其具体的思想是什么?

 

 

2.“中庸”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庸”精神的认识。

 

 

四、分层导练(用时:20分钟)

1.达标训练:《中庸》(节选)同步辅导练习一、二、三、四。(所有班级做)

 

2.提升训练:《中庸》(节选)同步辅导练习五、六。(实验班做)

 

五、课后导悟:

1. 阅读课本P144的集评,说说你学了《中庸》(节选)后的感悟,试着写一段评论。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中庸》全文。

 

 

附:课堂练习(用时:5分钟)

1.选出下列红色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民鲜(xiǎn)久矣     必也狂狷乎(juān)

B.恶称人之恶(wù)者 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

C.恶果敢而窒(zhì)者    恶徼以为知者(jiāo)

D.恶不孙(xùn)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jiē)

2.选出下列红色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师也过,商也不及(比不上)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

B.有所不行(不可以):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

C.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卑鄙无耻)恶讦以为直者(把…当作)D.恶果敢而窒者(果断而勇敢) 人不学,不知道(懂得道理)

3.选出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A.其至矣乎(达到极点)   然则师愈与(严重)

B.过犹(如同)不及       无适(亲近)也,无莫也

C.义之与比(靠近)       小大由(遵从)之

D.乡原(谨慎老实)    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中庸之为德也 / 君子之于天下也   

B.乡原,德之贼也  /  其不善者恶之

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  

D.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5.选出红色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

A.知和而和  

B.君子和而不同  

C.恶勇而无礼者  

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

A.师与商也孰贤  

B.狷者有所不为也  

C.亦不可行也  

D.乡原,德之贼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