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创新人才培养部工作计划2021.8.29
一、指导思想
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强基计划”)是我国政府为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而颁布的一项教育公共政策,对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从价值的视角对“强基计划”进行分析与解读,真正选拔和培养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国家战略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本学年,我们将在深入研究2021年全国高考的基础上,积极作为,深入研究、主动适应、调整跟进“强基计划”,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多维度评价新模式,准确理解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二、工作重点
(一)精准备强基、研读新高考
1.分析强基动态,拓宽升学通道
21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与20年相比,因入围比例扩大等原因,报名人数猛增;在报名环节也因绝大部分高校均采取确认考试等措施,使得录取人数不再遇冷,从统计到的数据来看高校几乎都已完成招生计划。2021年清北在各省入围线位次均下降。整体来看,因为清北入围比例扩大为1:6,入围人数较去年增多,虽然报名人数同样增多,但名次下降也是大趋势。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增加了一次进入名校的机会。分析21年的强基笔试试题:北大校考单题难度略高,大部分均为一试难度,有少部分题难度超过一试;清华校考难度基本在高考难题到一试之间,但时间较为紧张,很考察考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想脱颖而出的话,对课内基础及竞赛基础的要求都比较高。从多个省份公布本省强基计划招生数据来看,竞赛生在强基计划中仍然有相当大的优势。
2.深入研究“新高考” ,高考强基相互促进
高考决定强基入围基数,强基促进高考把关题竞争力。深入研究“强基”与高考的关系。新高考没有考试大纲,题型新颖,情境丰富,回避套路,在关注各地模考题的同时,高三创新班教学要开拓题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重视高考的基础性地位,也应把“强基”所需要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升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高三教学可拉长一轮,夯实基础,减少题量,増大难度,吃透一书一卷. 同时全面研究“强基”面试试题,把握试题导向,探索试题规律,有机整合到日常教学中去,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激情。
(二)立足育人根本目标, 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无论名校招生政策怎么变,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会变,中小学教育根本上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打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能力做到真正的 “创新”。那么,基础教育应该怎么做呢?按照华罗庚先生的 “厚薄读书法” 的含义去做。第一步是让学生吸取知识,反复练习,广泛涉猎,加进自己的理解,把书读 “厚”,第二步,帮助学生通过反复咀嚼,消化吸收,自己总结经验,包括数学问题解决的经验,能够提纲挈领,如数家珍似的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做,既是打基础,又是创新。中小学生能够做到这样,将来的发展前途必然广阔,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也可以用吴文俊先生的话加以佐证。“我非常赞成和推崇‘推陈出新’这句话。有了陈才有新,不能都讲新,没有陈哪来新!创新是要有基础的,只有了解得透,有较宽的知识面,才会有洞见,才有底气,才可能创新!其实新和旧之间是有辩证的内在联系的。所谓陈,包括国内外古往今来科技方面所积累的许多先进成果。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有分析有批判地充分吸收。”基础教育的创新,不能强求学生去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所谓 “探究” 工作。 学生的创新,主要在于把 “陈” 了解得透,把 “厚” 书读“薄”。
拔尖人才培养以人为本,做到一生一策,对照高分段形成各门学科得分的构成和所占比重,及时发现并落实弥补薄弱学科,并动态跟踪。研究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高分段上有所突破。强调尖子生的总分与班级总分最高分的差值的缩小,特别强调尖子生的各学科得分与班级学科最高分的差值的缩小,各年级前10名要特别强调总分、各学科得分与扬州市总分第一名、单科第一名得分差值的缩小。
(三)推进竞赛强基培养体系
目标定位:通过竞赛、强基课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坚毅品质、优化习惯、打下较强的竞赛思维基础。利用学科竞赛高地,梯队培养人才,服务高考强基,拓宽拔尖学生升入名校的通道。培养综合素质优秀且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的开放性,内驱力,坚毅力,智慧,领导力。
1. 坚定强基信念
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认识学科竞赛在强基计划中的用武之地,认识学科竞赛的本质——思维训练,而思维的发展对基础学科又会有促进与帮助,鼓励有能力者发挥优势、坚持走竞赛之路,同时引导学生沉下心来,深耕专业,培养对基础学科的热爱,加强对基础学科的钻研。
分析近两年入围强基学生构成,省二以上学生比例较大,多学科竞赛学生有优势。确定我校竞赛教学目标定位:扩大获得省二及以上学生的人数基数,省一层次力争突破。服务强基,形成各科竞赛从高一到高三学习规划,让学生在各个阶段清楚该看什么书,做什么题心中有数. 以选修课和问题讨论班的方式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接受适当的竞赛学习和训练,并在学习过程中实行动态筛选和实时指导,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的做好高考和竞赛的平衡,高效率的培养人才。
高一年级面向年级前50名开设数理化生信息竞赛选修课。每人至多一门,激发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二转为强基兼顾其他学科。少数突出学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力争在省一层次获奖上有突破。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学科竞赛活动,展现学生学习潜质,展示比赛结果,提供研究学习的平台。
学习研究高校的面试规则,组织校内模拟面试,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应变能力,邀请校内师生做评委。同时建设校内面试人才团队。高三创新班可以将德育小讲堂与高校面试题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德育小讲堂有明确的主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面试的环节和评价标准有所了解。
1 收集整理试题资源,教练员下水做竞赛题和强基题,形成校本竞赛资料库。
2 根据内部需求,定制双师课,选择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
3 组织开展学科文化艺术节,加强学科教学的内涵建设。
4 关注高校信息,鼓励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学科营,开拓学生视野。
(四)融合常规教学,立体式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不能狭义的理解成搞竞赛,它是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老师,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依靠内外协作,群策群力。
1. 联合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学业发展规划
⑴问卷调查学生的特长爱好,尤其是新高一的学生,有扬州市级及以上获奖的,我们会建立一个人才资源库,方便推荐组织参加相应的校际比赛,给他们在高中提供进一步发展兴趣的舞台。
⑵班主任学生工作做得最多,学生学业规划建议供参考:
高一年级支持学生学习竞赛,目的不在于获奖,关键在于培养竞赛思维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高二年级能进能退,继续深入学习的节点看高二开学后的高联。如果没有取得突出的成绩,就应该把精力主要放到课内拔高和扬长补短上。
高三有强基目标的同学:有竞赛思维的学生,提高学科综合竞争力——入围;
综合竞争力强的学生要培养竞赛思维——入取。
(3)及时将高校的招生简章信息发布在学校网站部门主页,并转发给相关班主任。
高一数、理、化、生、信息备课组确定教练团队,每科一人负责,团队2-3人,针对竞赛基础课程进行分工专注某一部分的研究。高二数、理、化主教练制定强基培训计划(个别成绩突出的苗子制定个性化研修方案)。高三年级针对拔尖学生存在的薄弱学科,提升综合竞争力,制定提优培养方案。
每学年创新人才培养考核以报备信息和过程绩效为依据。创新部将做好服务支持工作,分工如下:
|
|
|
|
高二年级各科竞赛培尖组织;
竞赛教练课时结算,绩效测算。
|
|
高一年级各科竞赛培尖组织;
招考信息发布、学生获奖登记存档。
|
|
高一年级各教练组在综合优秀的学生中选拔具有学科兴趣特长的学生梯队,阶段测试,明确退出机制。
高二年级针对综合优秀学生定期进行强基培训,对有志于在竞赛上发展成绩突出学生定期组织讨论班。
高三年级针对综合优秀学生分析历次考试成绩,一人一策指定提升方案,动态跟踪,过程评价。
创新部将协助备课组组织一些校内的竞赛活动(如校内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比赛、说题比赛、小论文评比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和激发创新人才。
常规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要想追根溯源在竞赛课程中会有些背景本质的解释,案例资源能够共建共享。经过近两年的积累,基本上形成了数学、物理竞赛课程教学视频和试题资源库,共享网盘可供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网盘地址密码可联系各科教练)。发现鼓励推荐有激情、负责任、肯专研的有一定基本功的年轻教师,积极对接落实教练员传帮带。
9月份 做好竞赛冲刺阶段的网上教学工作,组织送考工作; 召开创新人才培养部全体教师会议, 落实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
10月份 完成高一教练、学生梯队组建工作,有计划开展竞赛教学工作 收集整理各科竞赛试卷资料
统计上一学年竞赛成绩奖项
11月份 组织校内竞赛、强基期中考试 学生学科小论文征集评比
12月份 统计申报创新人才培养费用 做好课程录像保存工作,完善竞赛教学资料库
学校部门工作总结,编写年鉴 整理材料,分类归档
组织优秀初中生冬令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