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作文】展示(六)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10
 

在科技发展的当下,体育精神该何去何从?

高三(12)班  何雨欢

网友甲:

    你好!

    有幸在网上看到了您关于“亚洲飞人”苏炳添的贴子,您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思考。您认为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人体潜力的开发已经毫无实用意义,只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观赏需求,我认为则不然。在我看来,这种在体育方面人体潜力的开发可以正是对体育精神的彰显。

     您也知晓奥运会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每一位运动健儿拼尽全力展现表现出最好的状态,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断突破自我。当国歌的旋律响起,当血与泪编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想您也跟万千中国人一样心中油然而生一份自豪之感。我认为这不是所谓的观赏需求和精神刺激,而是发自内心的荣耀与骄傲。

    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科技的兴起便捷了现代人的生活,但便捷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躺在沙发上享受生活,科技在发展,人也需要努力开发自我的潜力。今年的奥运赛场上,当我看到苏炳添创造了亚洲纪录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这0.33秒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身潜力的突破,也代表着中国的突破,向全世界表明中国速度正在不断提升,彰显出“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这一切都不是科技所能代替的。犹记得当年女排夺冠时,全中国都沸腾起来,为女排欢呼,为中国喝彩。人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坚持不懈,也从中国人的身上看到了团结和毅力。所以,科技并不能成为我们停下潜力开发的脚步的理由,我们需要体育精神的激励,不断突破极限向世界宣告中国人的强大。

    此外,您还讲到从体育锻炼的角度看,高度紧张的竞逐与超强度的运动对健康不仅无益且有害,我也是不赞同的。正如你所说,人们进行超强度的运动也是对人体潜力的开发,在训练的过程中它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对人体有损害,但我想专业的运动员会有着自己的方法与技巧最大化的减轻伤害,您所说的无益且有害实在是过于绝对化,这是对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的误解。

    在当代,科技快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强弱不仅能从此处表现,因此我认为体育精神应是贯穿于每个人的心中的,不能因为物质的进步而对精神存在缺失和误解。

    因此,让我们将体育精神强化于心,固实于行,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以国为荣!

    此致

敬礼

                                                                     张明

                                                              2021年x月x日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

高三(13)班 常青

亲爱的甲网友:

展信佳!

近日,我在新闻报道苏炳添创下亚洲新纪录的下方看到了你的帖子,故而想与您交流一下我关于体育精神与人体潜力开发的看法。

您提到体育的意义不过是为部分人提供观赏需求与精神刺激。其实不然,体育竞技的外延远不止于此,其本质是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是人类不愿囿于藩篱而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的过程。

诗人朱维纳利斯曾言:“体育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更使健全的精神寓于体格。”百米赛跑中半秒的突破,铅球投掷中几厘米的进步,其意义不在于奖牌与掌声的功利价值,而在于通往它的无数汗水,在于对人类自身潜能的挖掘。而当体育强国、科教兴国之盛世图景徐徐展开,试问新中国的哪一项成就离得开对体能和技术的不断开发与探索呢?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也曾论及“欲有强健之国格,必有强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体育之于个人、于国家之功用便也可见一斑了。

相信您必定听闻,希腊神像最崇尚的便是健美的躯体与机敏的头脑。然而当我们昏昏沉沉走下棉软下陷的高铁坐骑时,是否感受到自己好似那被科技所豢养的笼中金丝雀?科技诚然已部分取代了人类在一些领域的突破,但却并不是我们停止开发个体潜力的理由。三岛由纪夫在日本科技发展最迅猛的年代里呼吁着钢铁般的强健体魄。若科技让个体不愿再突破自身、挑战极限而是在“舒适圈”中心安理得,其幸福便是可疑的。

那纵身跃入的葳蕤水花,那破除万难朝向终点的奋力冲刺,那赛场上万众瞩目的热切……这些无一不是体育精神的彰显,而人类潜能的开发带来的不仅是感官刺激与精神享受,更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与凝聚力的重现。强于斯人,方能振我家国。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相信您读了这封信一定会对体育精神与人体开发的意义又有了崭新的独到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挖掘潜力,突破极限吧!

即颂时祺!

 

                                                      您的朋友:张 明

                                                      2021年8月30日

 

 

 

启极限潜能,聚强国之力

高三(13)  林晨

亲爱的甲网友:

    展信欢颜!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了你的发言,私认为,或许你对体育和人体潜能开发的见解存在片面之处。所以我写下这封信,想要与你探讨。

    首先,对于你所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体潜能的开发已经毫无实用之处。”,我实在不敢苟同。依我看,挖掘人的潜力,大有裨益。

    在刚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中,我国健儿们大放异彩,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突破人类极限。试问,难道他们在比赛中获得的,仅仅是一枚奖牌吗?让世界为之动容与鼓舞的,仅仅是一个名次吗?其实不然。当人的潜能被不断发掘,一个个数字或许会黯然失色,但凝结于其上的奥林匹克精神则将永远熠熠生辉。诚然,我们无法用跑步的动力去发动一台汽车,也无法用举重的力量抬起一座大山;然而,引擎可以带动交通工具却无法引流人类社会的前进,机器能够搬动大山,却无法承受人类思维的深刻。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视,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正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的基石。

    既然谈及“科技高度发达”,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人体潜能开发对于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苏炳添花了11年,才突破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0.33秒,其间遭遇了多少挫折与瓶颈,不言而喻。我们不难联想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赛跑,也正是在不断突破“卡脖子”的艰难跋涉中前进的。先辈们通过挖掘潜能,挑战自我,在科技的征程中筚路蓝缕。兀兀穷年,华夏儿女在荒漠戈壁上升起壮丽的“蘑菇云”;乘风破浪,“长征一号”载着国人的飞天梦开始了星辰大海的征程。我们用了七十多年的时间,终于从陪跑跻身领跑行列。这正是我想说的,“启极限潜能”,才能“聚强国之力”。

    你又说,“从体育锻炼的角度来看,高度紧张的竞逐与超强度的运动对健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抛弃对体育锻炼的倡导。在运动中突破自我,获得的是强健的体魄,体现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不断挑战极限挖掘潜能,对于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世界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妨让我们一起行动,启极限潜能,聚强国之力!

    此致

敬礼

                                                            张明

                                                     2021年8月31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