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山头上有一顶孤零零的帐篷,帐篷下是茫茫云海,不远处的山脊上还有一段石墙矗立。我心里再次感慨:劲冷的山风吹走多少岁月,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就只有这些石头知道吧,可惜石头不会说话。这张照片拍摄于湖北与陕西交界处的秦巴山地,从鄂陕两侧分别来看,都位于当今行政区划的末梢,成了偏远的人迹罕至之地。我清楚地记得,那次考察我和同伴从山下陕西省白河县一侧最后的村庄爬上来,用了整整一天才终于走到。然后拍摄照片、比对资料、拜访专家,结果发现:这些长墙、城寨遗址,最大可能是明清时期所建。眼前的照片,让我回忆起多年前寻访楚长城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那段往事。
1994年徒步汉江期间,我在汉江两岸看到过很多颇似山寨的遗址,特别是在丹江口库区,可谓密密麻麻,当地人说那是楚长城。楚长城?就是“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汉书·地理志》)所说的楚长城?就是被研究长城的权威专家罗哲文所认为的“中国长城体系中永远的谜”的楚长城?我备受震动又将信将疑,从此对这些神秘遗址上了心。
那时候,我手头常备一本罗哲文先生的《长城》,书中认为:楚长城“西头从今天湖北的竹山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经鲁山、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总长将近千里”。
2003年漂流汉江后,我先在湖北竹山县、竹溪县境内零零散散考察了一些城寨遗址和残墙;2006年则前往毗邻的陕西白河县、旬阳县,在秦巴山地连绵的山脊上,发现了众多断续的长墙和星罗棋布的山寨;到2010年,我又进入河南,在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联系的当地专家尹彩春等人的热心引领下,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探访。其间还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地方志、古籍和考古资料。将近10年的考察,洋洋洒洒9万字的考察记录,最后浓缩为一篇6000字的《寻找楚长城》,刊登在了《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12期杂志上。但有关这些遗址的身份,只能说有了一个初步结论:鄂西北地区为先秦时期秦楚交战前沿,具备修筑最早军事防御设施的条件和可能,调查所发现的墙体、山寨等遗存,是多个历史阶段形成、演化发展的长城;陕西东南部的长城遗址,时代最早的部分,有可能为楚庄王与秦、巴两国军队共同攻灭庸国之前或之后而筑;只有河南境内的遗址,因为考古证据的发现,证实了部分山寨确实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神秘的楚长城是真实存在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