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生物武器的防护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04
 

                                    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生物武器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侵入人体,具有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等特点。生物武器造成危害的途径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类似。因此,对生物式器的防护也可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例如,增强军事防控,注意消毒和灭菌等(控制传染源);做好检疫隔离,注意灭虫和灭鼠等(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免疫预防与器材防护等(保护易感人群)。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生物武器的防护应该首先以预防为主,这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与军事实力。如果已经遭受生物武器的袭击,第一时间发现并对生物武器的种类、成分进行鉴定,以及划分和隔离污染区是十分重要的。对生物武器的鉴定是后续开展防护工作的基础。例如,如果投放的为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污染区划在发现这些动物处或范围稍大即可;如果投放的为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区的划分范围要大得多,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进行具体分析划分污染区后,要及时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并根据生物武器的种类在污染区采取相应的消杀措施,对污染区内已被感染和可能被感染的人群进行救治和隔离,从面有效控制生物武器带来的危害。

从个人的层面来说,对生物武器进行防护的措施有很多,需要根据生物武器的具体种类来确定相对有效的防护措施,这里对几种基本的防护措施进行简单介绍。免疫预防:针对敌人可能使用的生物武器,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工作。呼吸道防护:针对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菌或病毒,佩戴防毒面具、口罩或用毛巾捂好口鼻等。体表防护:穿着橡胶防护衣,戴手套,扎好袖口、裤脚,围好颈部,或在身体裸露部位喷洒一些趋避剂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防护措施都不能完全消除生物武器的危害,对生物武器最有效、最根本的防护措施是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全面禁止生物武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