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精神当永存心中
高三(5)班 高可一
甲朋友:
见字如面。
我想就您在苏炳添报道下方跟的贴子与您谈论我的拙见。
我看见您说“人体潜力的开发已经毫无实用意义”,对此我持怀疑态度,既然这已毫无实用意义,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学习,去不断提升自己,去套试新的事物,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竞争呢?倘若真的毫无实用意义,如今的科技又怎么会高度发达呢?我认为您的发言前后存在矛盾,况且,据专家们的研究,大脑只有不足10%被开发,这意味着人类有无穷潜能,试想,若苏炳添的潜力未曾被开发,那么他将很有可能无缘奥运决赛。
不过,我赞同您“高度紧张的竟逐与超强度的运动对健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一观点,众所周知,运动员几乎都会落下一些病根,而且在比赛中常有意外出现,而且,稍年长一些运动员在体力上很艰难与年轻小将相抗衡,而“亚洲飞人”苏炳添的成绩很有可能就会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后面的比赛他也很难再超越这个记录了。
此外,我有一些建议想给您:拼搏精神当永存心中。少年强则国强,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像运动员一样不断挑战自我。不妨设想,假如每一位运动员都得过且过,不求上进,那么中国体育就不会如现在这般辉煌。况且,奥运会不仅是满足大众的观赏需求和精神刺激,它更像征着历代的国际奥林匹克精神,代表着拼搏与进取,奥运会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媒介之一,通过奥运会,国与国之间的认识更深刻,关系更紧密,因此,您所认为的“只有为了满足一些人的观赏需求和精神刺激”未必有一些太肤浅了。
其实我们这代人大多都缺少拼搏精神,总是认为何不悠哉悠哉,日子反正都是一样过。我们中的很多人一生都不愿走出舒适区,甚至懒到没有追求,不想去过更好的生活,宁愿做一粒尘埃,如沧海一粟,可是他们不想要的东西总有人当宝贝,这样一来,好日子只给那些去争取,有拼搏精神的人过了。
中国不再像以前了,我们也不是东亚病夫,我们应始终怀揣着想要变得更好的心,将拼搏精神永存心中,去想要去的远方,别甘于平庸,别平平淡淡的老去,年轻就应不惧怕挑战。
这些便是我的一些拙见,您若有什么意见,麻烦多多指教,鄙人将不胜感激。
祝好。
张明
2021年8月28日
破牢笼,向阳而生
——写给甲的一封信
高三(6)殷克圣
亲爱的甲同志:
您好!
看到您在“苏炳添获男子100米决赛第六名”的那则报道上的评论之后,本人的看法与您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还望请您耐着性子往下读。
在评论里,您说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体自身潜力的开发已经毫无意义。”但依笔者拙见,人体潜能的开发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是进行时。
我想,您应该听说过“佛系”和“丧文化”吧,而致使其肆意滋生的原因,便是我们对自身开发的忽视。换而言之,我们都变懒了。如同剧场效应一般:大家都可以坐着观赏戏剧,又何必大费周章地站起来看呢?在当下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相当一些人无法再抵抗瞬息万变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重压,于是就将曾经那个努力的自己隐藏了起来,开始变得怯懦,不敢去面对生活带来的困难,而是高举“佛系”大旗,给自己的慵懒无能冠以华丽的借口,将自己伪装于其中,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渐渐地,他们便再也不去想要努力改变这一切,没入了时代的洪流之中,变成为别人而活着的“现实版NPC”。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都不重视对自身的开发,那后果必然是:这个国家将变得懦弱腐败,就如同晚清政府一般,任由西方列强宰割。我想,您应该是知道其危害的,您一定是知道的!所以,开发自身潜力尤为重要。
开发自身潜力,可以增益吾辈所不能,获益无穷。就拿您所评论的苏炳添来说,年近32的他没有就此放弃,仍然驰骋在塑胶跑道上,并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自己的潜力、突破刷新自己的极限。正是因为他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又如水稻之父袁隆平,年过八十仍然还奔走于稻田和实验室,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单产奇迹”。您想一下,像苏炳添和袁隆平这样荣誉等身的人,他们本可以光荣隐退,但他们却依旧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拼尽全力,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去做呢?我们总是惊羡别人的成就,却忽视了他们日复一日的闻鸡起舞的日子。再对比自己,就一个劲地叹息不如别人、人各有命,给自己贴上“我不行,做不到”的标签,这怎么不令人可悲呢?
所以,开发自身潜力势在必行。就如奥运精神一般: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我们也应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待炬火。抬头仰望天空,你只能看到璀璨繁星;而努力让自己变成照耀世界的光,那么世界也会因为你的出现而更加明亮!没有人会愿意做衬托红花的绿叶,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就不行呢?我想您也是这么想的,对吧?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在“佛系”“丧文化”肆虐的当下,我们理应精确定位自我,开发自身潜力,破除“丧文化”,避免陷入其中。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打破极限,冲破现实的牢笼,方能成就自我,向阳而生。
敬祝
安康!
张明
X年X月X日
强健壮之筋骨,炼顽强之意志
—致网友甲的一封信
高三(7)胡雨轩
亲爱的网友甲:
你好!
第32届奥运会如火如荼地举行,中国奥运健儿们在体育场上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紧扣着我们心弦。我碰巧在苏炳添获奥运决赛第6名的报道下看到了你的评论,却认为固然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我们仍需锻炼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诚如你所言,当今5G技术、在线支付等强大的科技为我们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但对人体潜力的开发依旧不能被我们忽视。自物种起源,我们人类在激烈的自然选择中最终进化为如今的高智能生物。试想,如果没有我们祖先一代一代的对自己潜力的开发,我们恐怕无法像如今这般适应这自然,更不用说利用高度发达的科技了。然而如今我们若要因科技而放弃对自己潜力的开发,何尝不是一种走下坡路的表现呢?我相信你应该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因高度发达的科技带来的幸福感而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而并不是在“为懒惰找借口”吧。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奥运健儿们为了赛场上那一刻而付出的“台下十年功”,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啊!想当年,李小龙凭自己健壮的体格踢走了“东亚病夫”的标签,刘翔夺冠轰动全球,再到如今苏炳添不断突破自我,无一不向世界展现了我中华儿女的雄姿英发,无一不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添底气。而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时磨砺出的强健体格和顽强意志,也向世界宣告着中国人不惧艰险,勇于突破的精神品质。
从体育角度看,过度的追求潜力的突破的确无益,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因噎废食。锻炼强健的体魄需要对坚定意志的打磨,而意志越发坚定了,体魄也随之强健。毛泽东主席曾说:“新青年应是健壮的而非体弱的,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世上事未有不成。”无独有偶,高龄出征的的钟南山院士在坚守医者仁心的同时也是一位“健身达人”。因此,强健的体魄与顽强的意志密不可分,共同构筑了中华儿女血脉中传承千年的风采。
身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在如今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定不能被互联网高科技的洪流裹挟着成为“佛系的躺平青年”。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定当不负使命,强健自己的筋骨,磨练自己的意志,以己之熹微,烛照华夏的烂漫长空!
此致
敬礼!
网友:张明
2021年8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