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单】《季氏将伐颛臾》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9-03
 

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学科导学单

《季氏将伐颛臾》

研制人:李臣园 审核人:周娟娟 授课日期: 9月2

 

一、素养导航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和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孔子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主张礼治,即以德服人的观点和加强教化的政治主张。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二、内容导读:

1.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语录体,凡20篇,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三、问题导思

1.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孔子为什么认为不应发动这场战争?

 

3.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四、分层导练

1.《同步训练》——基础考查

 

2.《同步训练》——语段阅读(实验班做1;普通版做2)

 

五、课后导悟:

1.思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