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党史教育线上微团课(五)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6-18
 

千年南风,流转不息

    高考结束,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出炉,一部电视剧随之登上了热搜——那就是《觉醒年代》。不少人大呼:押中多道高考作文题的《觉醒年代》,不愧是永远的神!

      一、忆往昔,千年南风再起

    《觉醒年代》中的一些场景,让我想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句诗据传是舜帝行走于民间发出的咏叹,意思是:南风清凉阵阵吹,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百年前,南风再起,再现于这些场景

    鲁迅在闹市区目睹了这样的一幕——革命者为了民众的权利流血牺牲,刽子手却宣扬“人血馒头”包治百病,以此来榨干愚昧民众的最后一块银元,而麻木不仁的民众却还趋之若鹜。

    李大钊在深入南方的路上遇到了一桩“不简单”的婚礼——热闹的送亲队伍,一个孩子模样的新娘在哭泣,而新郎,居然是一只公鸡。而在旧社会穷苦人家孩子与公鸡成亲意味着三种情况,一是冥婚,二是新郎重病无法起身用公鸡冲喜,三是这个女孩是个童养媳,她的丈夫可能尚未出世。

    长沙街头,风雨肆虐,路途泥泞,22岁的毛润之怀抱一沓《青年杂志》,逆着风雨奔跑而来,他首先看到了小商小贩,再往前走,看到了卖孩子的,再往前走,是穷人在乞讨,再往前走,是军阀骑着马冲击老百姓,一整条街,让他看到了人间疾苦。

    于是,目睹惨状的他们,在上下求索中觅得觉醒的方向;于是,耳闻哭诉的他们,在民生多艰中坚定觉醒的意志。正如他们在建党初期所说的——“我们得建党,不为什么,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力、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二、思今朝,千年南风不息

    在这百年时光中,康健代替疾苦,富裕代替贫穷,欢歌代替悲叹……

    毛泽东给陈延年、陈乔年的临别赠言是:“当代青年,要把这种王气和正气接起来,在现实中上下求索,为天下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当代人也确在赓续精神,陈祥榕烈士把觉醒留在珍藏的日记本里,他的“清澈的爱,只为祖国”让我们沾湿衣裳;抗疫途中,无数白衣战士逆流而上,倾力抗疫;扶贫一线,村官黄文秀北师大毕业后回到家乡,把青春永远留在了百色大地……无数的共产党人携带觉醒的密码,在民众间掀起了觉醒的浪潮。

    于是,我们的中国路、中国桥四通八达,我们的中国港、中国船正在搬运世界,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国符号影响日益扩大……我们已由“觉醒“走向了“崛起”。

    那我们学子呢,他们是否理解“南风”之精神?直到有学生在高考前夕跟我说,他看一个短片看了三次,哭了三次,希望我能推荐给同学们看,这个短片的名字叫——《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直到听到他们给出回应——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想我们可以相信:历史前行,先驱永不湮没;岁月流转,南风永不停息!

【作者:仇丹青】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