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容呈现
(1)内容编排应有利于教与学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的顺序与方式,每项内容所用的篇幅等,都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教材内容的编排可有多种形式,如:以知识内容为线索的呈现形式,强调知识的逻辑、内容的前后铺垫;以主题为线索的呈现形式,强调内容的综合;以活动为线索的呈现形式,强调内容与过程的融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内容编排皆应有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有效组织教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创新教学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获得结论,为学生提供质疑与探究的机会,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2)发挥教材的支架作用
注重发挥教材对教学的支架作用,促进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落实。不仅应有技术性支架,如前言、目录、索引、标志符号、使用说明等,以此凸显教材特色,帮助师生了解教材的相关信息,而且应有教学性支架,如小结、词语界定、教学步骤、教学提示、各类独具特色的栏目等,以此帮助师生的教与学;有些支架既是技术性的,也是教学性的,如附录、前言、大事记、注释、网站和参考书目等,可帮助师生进一步使用教材,以教材为依托走出教材。
(3)注重教材的物理形态
教材的物理形态应有利于学生学习,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教材应开本恰当、装帧良好、美观大方;教材的版面设计应清爽美观、疏密得当;教材的纸质、纸张颜色、字体等曾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教材要恰当处理版面和内容的关系,力求全书图文均衡、相得益彰;教材文字叙述要科学、准确、精炼,要有相当的可读性和欣赏性,适宜高中生阅读;图片选择应在科学性与时代性方面下功夫,恰当的图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习兴趣。尤其应注意精选插图,使其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些原理图,可人工绘制,能帮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相关物理内容;有些生活或自然中的物理现象,最好用真实照片,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神奇,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