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活动】高三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5-28
 

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奋斗者

——2021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暨高考冲刺动员大会上讲话

江苏省仪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姚国平

 

    亲爱的2021届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2021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暨高考冲刺动员大会。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即将顺利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这一路来养育和支持你们的家长,教育和培养你们的老师,服务和关心你们的食堂师傅、宿舍管理员、门卫师傅,还有更多默默爱护和陪伴你们一起成长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青春不散场,维以不永伤。又是一年繁花盛开时,又是一轮毕业离别季。“多情自古伤离别”,说句实在话,此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激动与兴奋,也有留恋与不舍。同学们可还记得,三年前的某一天,你们收到了仪征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于是成为仪中人。从此,泮池河畔,留下了你们驻足徜徉的身姿;奎光亭中,留下你们思考讨论的话语;正冠镜前,你们反思所失,见贤思齐。教室里那一晚晚的自习灯光,运动场上那一声声助威呐喊,窃窃私语无话不谈的闺蜜之情,睡在上下铺的兄弟情谊……这一幕幕,是同学们这些年的共同经历。母校记载着你们的酸甜苦辣,也见证着你们的破茧成蝶!让我们共同为你们珍贵的、奋斗的时刻点赞;为你们难忘的,幸福的成长喝彩!

    我们学校有三大特色课程体系:入学课程、游学课程、毕业课程。不同的时间,我喜欢和大家讨论不同的事情。入学课程中,我们教大家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如何起步奔跑;游学课程中,我们鼓励大家自立自强,放眼看中国,看世界。今天,在送别大家去远方的毕业课程里,我想带领全体同学一起追问一下“我往哪里去”的问题。

    “我往哪里去”是哲学界的一个经典话题,它能拨动人内心最柔弱的弦。当然,我今天不讲哲学,我也讲不清楚。我只是想和各位同学谈谈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谈谈我对各位同学在今后人生路上的一些建议。

    我想和大家谈三个观点:与家国同心,做好仪中人;与自信同在,做好追梦人;与奋斗同行,做好接班人。

    一、与家国同心,做好仪中人

    同学们,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或多或少改变了世界的模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中美两国的“抗疫”存在明显的差异。去年的武汉战役,中央直接指挥,短时间内调动全国医护力量救援武汉,抗疫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反观美国,当病毒感染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时,总统想对纽约州下达封城令,却遭到了纽约州的反对,认为这是联邦政府对州政府的“宣战”。在中国,国家一声令下,人人必须带上口罩,人人必须遵守,这是制度上的要求。但在美国,带口罩出门意味着你是病人,会遭到别人的歧视,会被认为妨碍了所谓的人权,所以这样的命令也不易推广。

    这些现象,从表面来看反映的是“抗疫”手段方法造成的不同效果差异。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家制度、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我们从不否认,美国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确实领先于我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在很多地方的优势是美国所无法比拟的。我国在重大疫情上的反应速度和行动力度上的效率具有制度上的优势,“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疫情下社会安全共识性的文化基础。我们一致认为戴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不损害他人的行为,为了共同的利益,我们自觉认同了这样的行为准则。“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拔地而起,对湖北各省市的全国对口支援,都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作战精神。我们不仅挽救自身于危难,也为世界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我们看到这些,看到在重大的危难面前,中国人所表现出的勇往无前的力量和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就会真正明白有一种东西叫做“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对国家的爱与认同,来自于我们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理解与尊崇。经济可以发展,科技可以进步,所需要的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的国家、民族有它最独特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其它国家都能具备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传统文化的传承,足以让我们自豪万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因独特而珍贵,因珍贵而充满魅力。从这个角度讲,家国永远是我们根之所系,情之所牵的地方。无论我们将来走向何处,我们心底深处总会有一块地方只属于它。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脚下站立的地方,你们付出心血努力追梦的地方,这个叫做母校的地方,也属于这片土地。她承载着你们的喜怒哀乐,镌刻着你们的精神年轮,她是你们实实在在生活的家园,是你们表达不服输和永远相信希望的精神故土。

    同学们,你们现在仍然在仪征中学的校园里读书,将来,无论你们往哪里去,是站在祖国或是世界的舞台上,作为校长,我希望你们不仅记得自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更要记得自己是仪中人。记得“唯真唯实”的校训,记得要成为“阳刚、正直、大气的绅士”或“自尊、开朗、雅致的淑女”的奋斗目标,记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治学精神。无论你们身在何方,请把昂扬向上,砥砺前行的仪中精神传承和发扬,让仪征中学因你们而骄傲!莫忘母校,莫忘故园,莫忘家国!无论走到哪里,请与母校同心,与故园同心,与家国同心,永远不抛弃,不放弃。

    二、与自信同在,做好追梦人

    后疫情时代,2020年春节档,一部《夺冠》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经历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正如郎平所说,只有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时,才会明白输赢并不是比赛唯一的价值。曾经有记者在中国女排取得胜利的时候,采访郎平,希望她谈谈中国女排精神。郎平毫不客气地回答:“不要总是比赛胜利了,就来谈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失败的时候也在。正是我们有这股不服输的精神,有这种无惧输赢、战胜一切困难的自信,我们才能通向成功。”

    同学们,郎平的话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精神”有一个更学术的名词,叫做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就能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能在精神上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自信最大的魔力在于它能让我们看到内心真正的向往和未来的无限可能。中国女排在“自信力”的激励下拼命训练的情节,让我想起了抗美援朝时期,我们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面对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时,在军事科技、武器装备毫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着自信力和拼搏精神,硬生生把美军从鸭绿江推到了三八线。

    “自信”让中华民族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到如今傲立于世界之林,与前辈们比起来,我们现如今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极大地丰富。物质富足、生活安逸,我们该如何保持自信,保持主观能动性的持久性,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们拥有未来。同学们,让我们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地努力,不因一时的艰难而动摇,不因眼前的困境而放弃,未来一定会给苦苦求索的我们,一切想要的结果!

    今天,我们即将面临高考,明天,人生旅途中还会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要怕,不要慌,努力奋战,保持希望,没有什么大不了。

    漫漫人生路,有时很辛苦,偶尔很孤独,自信可以让我们的追梦之路更加坚实、更具力量,积极的精神状态会让人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让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每天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始终以昂扬的、乐观的精神克服内心怯弱、消沉的因素。在得失问题上超越功利,不用得与失困扰心绪,消磨斗志。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之努力。

    也许,当我们追梦到生命止息的那一刻,“我往哪里去”将不再是一个谜,因为结果本身就包含在过程之中。

    同学们,请你们永远记住,人这一生,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让宝贵的女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指航灯。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加油,永不气馁!

    三、与奋斗同行,做好接班人

    有人认为,2020年的疫情,不仅没有拖垮中国,反而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光时刻”。中国为什么能?2020年的大战大考,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洪荒伟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大灾大难,更让我们懂得珍惜与感恩;更让我们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唯有不懈奋斗,才能让国家有更好的发展;而祖国的发展与强大,又是我们每一个人实现梦想,收获幸福与安宁的根本保障。

    追梦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实现心中梦想,唯有用“奋斗”来成就。在复习备考的最后关口,我希望大家拿出这样的责任与担当,奋斗不息、努力不息,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这场最重要的考试。

    从第一天入学算起,在座的每一位高三同学经历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涯,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我该怎样变得更优秀?这里应该包含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优秀。如果你每天都在学习,都在接受新的知识,每天都在思考,都有新的体会与收获,这本身就很优秀。但是我以为,人最大的优秀,应该是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人最应该比较的对象是自己,今天的你比过去的你进步了多少,那怕是一点点,也是一种优秀。人,其实就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一天一天的成长中,完成蜕变和升华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榜样的确立不能太好高骛远,盲目追赶比自己优秀得多的同学,反而容易产生沮丧的心情。这一点大家务必要牢记。另外,持之以恒比什么都重要,越到最后关键时刻,遇到的艰难越大,越容易消沉和迷茫,越需要坚持。中国有句老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我擅长什么。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发挥潜能的前提。在不太漫长的人生中,选择无处不在。人生最关键的,其实也只有这几步。可是,选择又是何其艰难?家长、朋友习惯从“实用”的价值去提点我们。我们自己却应该明白,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景、梦想、情怀、意志,也许更应该是考量的标准。遵循内心的意愿,扬长避短,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也许成功真的就不远了。前行之路从某个角度讲,也是一条抛弃之路。拿出勇气“断舍离”,不断抛弃不适合自己的,让自己的行囊越来越轻,轻装上阵,轻松前行。当然了,一旦做好选择,目标明确,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能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同学们,请记住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不选择好走的路,走好选择的路。

    第三,我的“弱点”是什么。“人性”中一定会有其“弱点”,这些弱点恰恰是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比如自律的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持久的专注力等等,这些并不是令人喜欢的事。但如果不把这些“拦路虎”打趴下,你要取得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可怜的进步,都会举步维艰,有“自尊”无“自律”,有“自我”无“自省”,有“自大”无“自立”,无疑是阻挡进步的巨大障碍,必将遮蔽人生的方向,使其茫茫然不知所措。知道自己的薄弱所在,对症下药,从日常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入手,逐步训练自己的自控力、意志力、专注力等,让自己走向人生的高境界。同时,保持大脑的清醒和灵魂的独立,以良知为航向,不断向美好的未来进军!

    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必将更加强大,世界必将更加美好,我们要做的准备是:

    思想的律动与时代合拍、身体的强壮与灵魂匹配,行动的落实与思维一致。“心里有梦,眼里有光”,上下求索,不懈追求。不惧怕困难,不回避问题。困难的存在蕴藏着机会,问题的出现孕育着希望,克服困难就是实现提高,翻转问题就是取得进步。

    愿同学们在最后的奋斗时刻,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衷心祝愿各位同学:金榜题名,梦想成真!祝愿我校:2021年高考,捷报频传,续写辉煌!

                                                                                                  谢谢大家   2021.5.16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