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2020—2021十大生物高考热点事件回顾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5-19
 

高考中对于社会热点的考查,这两年随着新高考的推行和改革,在生物高考全国卷和其他省份高考试题中均有涉及,并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对于高考热点的关注和搜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下文为对2020年到2021年的重大生物学时间进行回顾,主要内容包括重大新闻、诺贝尔奖、《自然》重大突破、春节联欢晚会等:


一、精子是像蝌蚪那样游动?科学家们弄错了300多年!


人类精子是怎样游动的?三百多年来,科学家也可能被显微镜下的这类视野给欺骗。学界一直以为精子像蝌蚪或鳗鱼那样摆动尾巴前进。只要在2D显微镜下观察过精子的科学家都不会质疑。


 

但近期研究发现:这种印象其实是一种视错觉,精子的运动方式实际上要更加复杂:它们的尾巴朝向一侧摆动,头部旋转前进,平衡了尾部运动的不对称。Hermes Gadelha 博士、Gabriel Corkidi 博士和 Alberto Darszon 博士采用最先进的 3D 显微镜和数学技术,率先重建了精子尾部的 3D 真实运动。

 

在3D条件下,科学家能通过多个平面来观测精子以及鞭毛的摆动方式和波形。根据(x,y,z)轴组成的多平面来看,鞭毛的转动在各平面产生的摆动特征都是各异的,例如在“b”平面和“z”平面上,鞭毛特征就明显不一样,显示出各向异性,也就是3D条件下,鞭毛的摆动并不是一一对称的,其在各个平面的表现并不一致,也不会形成完美对称的标准螺线转动。
从列文虎克第一次看到精子,至今已经过了300多年,现今,3D显微镜已经让解密人类精子变得更加准确,而这也是了解我们人类从哪里来,如何来的第一步。

二、脑机接口

北京时间2020年8月29日早晨,埃隆·马斯克展示了他的“神经连接”(Neuralink)创业公司在“人机结合”方面取得的进展。这意味着向利用这类植入设备治疗记忆力衰退、颈脊髓损伤等人类疾病又迈进一步。在新教材中也提到脑机接口:

马斯克团队采用的,是头部打洞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外来物入侵大脑,很容易引起免疫反应。人体可能会在电极和神经组织之间生成疤痕组织,导致信号传输的衰退甚至消失。不过相应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获得的信号质量也更佳。

 

神经科学家表示要打造“全脑接口”,意味着要同时测量大脑中800亿个神经元。而目前“神经连接”设备大概最多能有3000多个电极(每个电极对应约500个神经元)。目前看来,“神经连接”设备仅有数百个电极。在未来,脑机设备的功能可能会包括意念呼叫特斯拉电动汽车、保存和重播记忆,甚至可以下载音乐到大脑。这就意味着,相关设备不仅需要“读取”数据,还要做到“写入”数据。但目前看来,做到“读取”数据都非常困难。

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中的高考考点


一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