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当我重新回到了高三毕业前夕的傍晚,手中拿着的仍然是一本写满疑问的真题集。我想起高三生涯最后听到的那一句嘱托:“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当我情不自禁对我的学生们说出这句时,我才发现,自己用整个青春才理解了它。
18岁的青春中,我以为那是老师叮咛我们复习考试重点的絮语,天真地以为看书不过就是看那些为考试得分而准备的功利方法。而对于老师那灼热的目光,我们甚至会误以为是敌意的监视,最多不过是长辈殷切的期待而已。很遗憾那时的我们不理解“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是多么感人深刻而又富有远见的经验。
在书里我们看到的远远不是当下的技巧和分数,而看到人文世界和自然科学中无穷广大的世界。从语文课本中经典的句子到宽广的文学阅读中更多的作家作品,我看到了写下“大江东去”的苏轼还有修建苏堤的政治才能,写作“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还有深爱儿子的一面,写出武侠世界风云变换的金大侠还是《镜报》政论的大师。从理科实验的题目到科学大师更丰富的研究成果,我看三棱镜分出七彩的牛顿还为造币局设计了防伪方案,鹅颈瓶中辨出细菌的巴斯德还为人类发明了巴氏消毒的方法,照排术下显出汉字的王选将文明从铅与火带入光与电的世界。在“再看看书”,书里有整个人类世界的文明,有我们终生追求的远方。正是师长的爱,才让我们有了前行的方向。
仅仅从书里获得知识,还不能成为老师目光下的我们放手前进的信心,还需要从知识中获得方法,才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行走。人文经典的背后是深刻的人文精神,懂得关爱与包容,是一种视花木皆有情、见众生皆平等的情怀,能够让我们更加自然地融入社会生活。而自然学科的学习则让我们学会理性辩证地看待事物,用证明、证伪的科学方法对待喧嚣世界的纷繁信息。“再看看书”,书间文字已然成了人生的指南。
“再看看书”是一个老师对学生最深沉而有远见的爱,当我成为一名老师时才能理解“我再看看你们”,已经不是一时离别的感伤,而是重新看到自己模样的欣慰。“再看看书”,书中有大千世界,“再看看你们”,在你们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希望大家用高三方法、高三精神,去完成人生命题的美好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