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些名字,我们用了上千年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5-17
 

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远古时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星斗命名为“北斗系统”;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和太阳监测计划,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为“嫦娥工程”“夸父计划”;中国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古热液区,以《庄子》寓言中的典故命名为“南溟”;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超音速反舰导弹,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命名为“鹰击”……


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和辉煌的成就将先辈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我们用这些地地道道中国味儿的名字与先辈们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中国式浪漫”。


请以“中国式浪漫”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在上古先民们第一次仰望星空的时候,祝融,便蕴含了他们对于浩瀚苍穹最初的向往。」


黄帝时期,隧人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一个叫黎的孩子特别喜欢跟火亲近,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传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


黎会用火烧菜、煮饭、取暖、照明、驱逐野兽……他把火的各种用途,传递给了百姓。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说:“黎,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祝融,不仅代表火神,也代表了当年人们不了解这个世界,在黑暗中突然看见的光明。那些神明,在古老的文明体系里演化数千年后,以另一种方式重回大地。


因为未知,所以混沌。因为探索,才拥有光明。



「我们不但要到月球上去,很快还有到火星上的计划,也许有一天我们跑去把它绿化了,温度也低了,那么十代、二十代、一百代以后可以移民到那儿去。」


嫦娥曾是神话时代失落的女神,人们她费尽心机偷了长生不老药,却在广寒宫独守寂寥。她不像其他女神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她仿佛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月亮充满了向往,我国探月工程大抵也因此得名为“嫦娥工程”。最近一次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上采集月岩、月壤样品返回地球,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这一系列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被誉为嫦娥向导的铺路人叶叔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