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之余,别忘了“有趣”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5-17
 

当世间万物摆在我们面前,当万千琐事等待我们去理清头绪时,我们的第一直觉是,它们对我有用吗?


学习古诗词有用吗?它很大程度上不能帮助你考取高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新中国制造核武器有用吗?我们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在公众号日更素材有用吗?把这些时间排上一对一会有更高的物质回报……


这种着眼于“有用”“无用”的价值评判,你作何思考?




所谓有用无用,本质是长期与短期之别。文学的无用和科学的有用来说,太执着于“立竿见影”,会让人失去对漫长人生里到底需要些什么的追寻。有些“有用”的知识,仅仅有用于一时,而人文与艺术,却是当你需要时无法临时抱佛脚弥补的东西。所以乔布斯才会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文学的无用和科学的有用是相对而言的。科学,是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 致力于改造这个物质的世界,为人们、为社会创造更好生活的学科。文学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呼唤,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滋养,情感上的共鸣,以及灵魂深处的热爱。


文学的“无用之用”在于,首先它对人类的心灵有影响。文学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用感性的力量来感动人类的心灵;同时“文以载道”,通向那些科学无法达到的深处。显百态,感人性,明道德,臻于至善。其次文学的虚构让人类的想象力走得更远,从而使想象力得到解放。一些科幻小说甚至走在了科学的前面,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方向。如《海底两万里》,其中对宇宙空间的许多想象被后来的科学家所证实。破束缚,拓视野,通无限,天马行空


庄子云:“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不止文学,就个人和国家发展来说,“无用”是超越“有用”的一种全新视角。对于个人而言,“无用”是一份超越功利的境界;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它则是一种必须拥有的长远眼光。


所以,现实越讲究“有用”的逻辑,发展的理想就越应该保留“无用”的空间。只有这样,理想才能担负起改造现实的重任,为现实酝酿未来发展所需的更多机遇。罗宾·威廉姆斯在《死亡诗社》曾有一段名言:


我们读诗、写诗,并非因为它优美好玩。

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

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生灵。

医药、法律、商业、工程,

这些崇高的追求,维持着生活所必需。

但诗歌、美、浪漫、爱。

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之所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