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90后终将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父母。
往上一代,我们接受的是传统的权威式教育。父母和孩子有分歧的时候,那一定是孩子的错,孩子必须得听父母的。
往下一代,孩子们又要求被尊重和理解。他们接受的信息很多,父母说一句话,他们能做到“一言九顶”,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够再搭上一句“凭什么”。
比方说,我不久前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那个儿子才上小学四年级。
妈妈:你要尊重老师啊,要听话。
儿子:那老师也应该要尊重我。
妈妈:尊敬师长是必须的。
儿子:我是人,老师也是人,他尊重我,我就尊重他。尊重应该是相互的。人人平等。
妈妈:……
我能理解她瞠目结舌,满脑子搜索合适的词和儿子掰头的心情。毕竟人家听起来很有道理。
我们这一代父母,常常很纠结:教育孩子到底是民主一点好,还是专制一点好。是把孩子当成对方辩友看,认真跟他掰扯道理好,还是直接武力镇压,要求他们照做好。
最近我看了《北京青年访谈录》,其中有一集采访温州籍喜剧演员赖铭佳。
赖铭佳就是一个在民主家庭长大的女孩。她的父母即便对她的许多选择并不认同,但还是选择了尊重她。
赖铭佳说,从小到大父母要做什么决定,都会跟她和妹妹商量。爸爸妈妈,她和妹妹,四个人会坐下来,通过开会和投票的形式来做决定。
所以她很小就知道怎么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话语权。赖铭佳还说,很好玩的是,家里虽然只有四个人,但开会的时候竞争异常激烈,她和妹妹会拉帮结派地为自己争取权益。而父母统统都默许了,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很懦弱。
选择艺考是赖铭佳自己做出的决定,当时她的父母并不认同,甚至明确提出了反对。但是父母的反对仅仅是一种态度,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她自己。
赖妈对她说:你要学表演,我们当然可以给你钱,支持你,你也可以不在学校读书去艺考,但是你要想好,不要鸡飞蛋打,最后什么都没有。到时候别后悔,更别怨我们。反正你自己做的选择你要负责到底。
赖铭佳后来真的走上了表演这条路,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个不错的喜剧演员,能够自食其力,也可以让观众获得快乐。
她看起来很自信,又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虽然很普通,可是她有一些非常独特的优点。
这就是从小被尊重的女孩,长大之后的样子。
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子女。如果父母和孩子永远不产生分歧,那么这世界当然会很和谐美好。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小到穿不穿秋裤,熬不熬夜,大到选什么工作,嫁什么样的男人,或者嫁不嫁人,生不生孩子,要不要二胎,第三代怎么教育,两代人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分歧。
大多数家庭的处理方式,要么是激烈的争吵,要么是子女不堪纷扰离开家门,拒绝沟通。
赖铭佳当然也有不少跟爸妈意见不合,甚至观念冲突的地方。
她从事的是在老一辈人看来不怎么稳定的喜剧行业,父母并不支持,但也没有激烈地反对。
于是赖铭佳在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同时,一遍又一遍跟父母沟通,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成就。慢慢地,父母也就接纳了这份工作。
和长辈持续沟通的态度,在现如今的亲子关系中,属于稀缺资源。
一方面父母很顽固的话,子女会干脆关闭沟通渠道,因为只要一提,两边都不开心,何必自找晦气呢?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有跟长辈沟通的时间,追追剧,逛逛街,不香吗?能有这个耐心跟父母慢慢沟通,说明亲子关系真的很亲密。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是一种健康的,属于成年人的沟通方式,而不是父母把儿女当成巨婴,依然企图控制对方,儿女则把父母拒之于心门之外。双方在一起彼此嫌弃,不在一起又互相惦记的畸形关系。
赖铭佳还对父母表示,她不想找男朋友。
爸爸说,这样你就体会不到恋爱的感觉,你以后会孤独,会后悔的,会觉得青春虚度了。你就不想找个人对你好,让你有个依靠吗?你是个女孩哎。
赖铭佳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有男朋友,我为什么一定要依靠别人呢?我觉得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我凭自己的本事挣钱,孝敬父母,在社会上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我哪里不行呢?如果你们有一个这样的儿子,会像劝我这样劝他谈恋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