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阶段,人体处于有氧运动向无氧运动过渡的临界状态。在马拉松比赛中,若跑者的心率能够保持在最大心率的85%~90%,跑者能在3小时30分钟内完成马拉松,若跑者心率在最大心率的85%~90%,跑者的马拉松用时将超过3小时30分这条临界线。
在这种状态下,勉强有充足的氧气进入血液循环,用于葡萄糖燃烧。
通过无氧阈值训练可以使跑者的耐力达到最佳水平,使其最大摄氧量增加,乳酸形成速度减缓。有针对性的进行无氧阈值训练可以达到以下作用:
增加参与有氧能量代谢的酶的数量;增加有氧代谢需要的线粒体的数量并使其变大;使肌细胞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增加糖原储备;改善心血管功能。
当心率超过最大心率的90%时,人体即进入无氧运动状态。此时,血液循环的供氧严重不足,无法帮助肌肉获得所需的全部能量。人体在无氧运动中承担负荷时,葡萄糖不能再通过有氧燃烧给肌肉供能。由于缺乏氧气,乳酸无法分解,便出现了指数增长。肌肉过度酸化,直至一段时间后出现运动障碍。一般跑者在10公里跑的最后阶段便处于无氧运动状态,且负荷达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