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二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三)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8-04-23
 

专题() 仁义立国的儒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线索1 主流思想——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

战国

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西汉

改造和独尊

(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明

转型与成熟

(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

(3)陆王主张就是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

之际

批判与继承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2)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

(3)顾炎武:经世致用的主张

(4)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一、立足家国情怀考查儒家的政治诉求

1.(2015·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2016·全国乙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二、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儒学的趋时更新

3.(2014·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4.(2014·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三、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5.(2014·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6.(2013·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线索2 科技成就——从领先世界到迟滞落后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

到秦汉

奠基发展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从魏晋

南北朝

到宋元

繁荣外传

(1)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2)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

 

一、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四大发明的应用和传播

1.(2016·天津高考)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

2.(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二、立足史料实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3.(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立足家国情怀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

4.中国古代医术,亦程“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挤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5.(2017·广州测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线索3 文学艺术——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各具特色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

到秦汉

奠基发展

(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从魏晋

南北朝

到宋元

全面繁荣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明清

承古萌新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把握高考趋向]

一、立足史料实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与书法

1.(2017·全国丙卷)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2.(2016·全国甲卷)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2016·全国丙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二、立足历史解释考查京剧艺术

4.(2013·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三、立足家国情怀考查文学艺术的价值取向

5.(2013·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6.(2012·新课标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