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普】教师之间听课,到底听什么、记什么?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4-16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新教师而言。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去品悟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


其中,应注意品悟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要特别留心品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


01

“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新教师在听课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别的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


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


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


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


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


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02

“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


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03

“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