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大量重大新发现“再惊天下”。中国国家文物局20日在成都宣布: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已出土黄金面具等500余件重要文物。
“躺了千年,盼望与你相见;看了千变,守望古蜀桑田……”据专家介绍,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三星堆一经问世便获举世瞩目,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自不待言。
35年
1986年,考古队挖到“宝”的消息不胫而走,数小时内引来看热闹的人达到几千人之多,而当时的考古队只能求助于武警、公安。大雨倾盆、烈日暴晒、文物安全……方方面面的因素,当年考古工作者都需要考虑,以至于日夜赶工进行发掘。
1986年发现的1、2号“祭祀坑”
今天,我们置身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则会有穿越时空的错觉——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6个“祭祀坑”罩住,这个可以控制温、湿度,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舱”里,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进行工作。实验室已经“前移”到考古现场,必要的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出土文物可在第一时间进行保护和研究。
这一次“不是清理完再做研究,而是在发掘过程中做研究,做成研究性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希望在多年经验的积累和科学考古技术的支撑下,尽量少留遗憾。也正因如此,“现场没有一把土被扔掉”。
考古队员在“考古舱”内工作
另外,本次考古发掘打破了过去以地域为单位开展考古研究的局限,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人忙碌于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这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体质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材料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堪称“豪华”的阵容,为的是挖出更多的“宝”——肉眼可见的珍贵文物,和肉眼不可见的历史信息。
与第一次大规模发掘祭祀坑相隔的35年间,中国考古事业已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本次三星堆的发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考古方舱的建成使用,考古实验室推进至遗址现场,更先进的理念、更成熟的技术、更全面的文物保护、多学科多团队的携手合作、乃至央视融媒体矩阵持续6小时的大时段直播,高居不下的网络热度……这是一场充满自信与热情的全民文化狂欢,更是一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大背景下进行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意义
1986年7月,在发掘工作初始阶段,当地农民看到他们挖出的东西几乎都是一些不成形的“破陶片”和一些“没有用的石头”,便对考古队员说:“照这样挖下去,你们只有赔本的。挖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在致力于解决温饱、奔向富裕的年代,这些质疑并不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