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内容
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生平、代表作品及贡献。
2. 聆听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熟悉奏鸣曲式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猜一位作曲家(贝多芬)。
老师给出信息:他是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与海顿、莫扎特并称为维也纳
“古典乐派三杰”,大家熟悉的《献给爱丽丝》《月光》《命运》都是他的作品……
2.微视频介绍贝多芬,并完成信息卡(生平故事,及其创作的作品)。
3. 老师检查信息卡完成情况。
(二)认知交响曲
1.复习乐队常识。
设问:西洋管弦乐队的四个乐器组。(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看图片识乐器。(课件呈现四个乐器组的代表乐器,学生说乐器名称和所属组别)
2.讲解“交响曲”概念。
交响曲,来自于古希腊语,意为“共同发出的声音”。常指的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
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作品。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表现力来营造更加丰富的音乐形象和更深刻的感情世界,同时是音乐家创造性思维高度发展的休现。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者是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回旋曲式或者奏鸣曲式。
(三)赏析《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
1.播放《第五(命运)交响曲》“命运”主题,学生说曲名。
2.介绍作品。
《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完成于1808年,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在这首交响曲的手稿上贝多芬写下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此曲因此而得名,也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标题。
3.哼唱“命运”主题,导入乐曲第四乐章欣赏。
师:命运的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感动和震撼,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我们今天重点来学习它的第四乐章。
4.聆听呈示部音乐片段一。
提问:乐曲给你什么感受?音响有什么特点?(学生聆听后,白由回答问题,再由教师小结)
师小结:乐曲开头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由乐队奏出辉煌的第一主题,象征着光明的到来,表现出胜利的人民无比豪迈和喜悦的心情。
5.聆听呈示部音乐片段二。
提问: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聆听,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再由教师小结)
师小结:乐曲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欢乐。而且用了
“三连音”为主的舞曲,倾诉人们的欢乐。
三连音节奏型;演唱三连音段落旋律。
6.聆听展开部,体会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回答后,师小结)
它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观,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横扫一切阴霾,在宏伟的音乐中结束此曲。
(四)认知奏鸣曲式
1. 微视频介绍奏鸣曲式。
2.了解这一乐章中奏鸣曲式各部分的特点。
呈示部:辉煌、激动的。
展开部:不断发展,再现“命运”音型。
再现部:宏伟、豪迈、宽广。战争后的喜悦与激动、毕生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将《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曲式结构填入信息卡中。完整聆听乐曲。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