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从“学习城”向未来出发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3-12
 

从“学习城”向未来出发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人就应该始终保持面向未来的思考与行动。

    当生活的智能化在时代的大变局中高速运转,当城市的现代化与生命个体的生长观触碰,教育就有了不一样的未来观,而“未来学校”恰恰成为人们迎接未来的教育追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实验小学应改革而生,循教育而行,在“看得见孩子童年”的生动追求与面向未来的微型“学习城”目标指引下,大力度开启三项改革,通过管理体制、学习空间与课程设置的综合变革,实现新型“未来学校”的高起点发展。

    激活人才筑梦未来。“对于一所学校来讲,深层次改革主要是人、财、物的管理方式改革,其实就是要干部选拔能上能下、教师聘任能进能出、绩效工资能高能低的问题。”深圳市红岭中学(集团)校长张健曾表示,“红岭实验小学的管理模式与现有学校截然不同,将采取全新的体制、机制”。按照这种新制度,红岭实验小学的教职工将实现四种聘任方式:“以短聘考察人才,以固聘培养人才,以长聘留住人才,以特聘招揽高才”。如此,人才良性竞争、有效流动,教师签约履职、筑梦育人,有了未来学校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新样态。

    创想空间造梦未来。如果学习空间也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那么红岭实验小学在建设之初就已经有了超越当下的“未来”设计。走进学校犹如进入大型游乐园,整个校园空间充分彰显儿童中心与“未来”理念,利用山体高差建成的半地下式庭院操场,采光通风自然和谐,“山”型的错层连通庭院式六层教学和办公区域曲径通幽,通过活动折叠门自由组合出多种学习空间形态的教室自由灵动,将课程理念深深根植于校园整个空间设计之中,创造了未来学习的新生态。

    常规建筑的负一层多是停车场,而红岭小学的下沉空间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下沉庭院。蜿蜒的坡道、红花绿树,配合游泳池、篮球场、小剧场、图书馆、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创造性地构建了城市化的儿童艺术和运动空间。

    教室也不是标准的长方形——多边形结构的新型教室,看起来像一个细胞。教室两两挨在一起,中间不是固定的墙,而是可以活动的折叠门,展开之后可以合班教学,关上又可以进行单班教学。可移动课桌成为像铅笔和书一样的工具,这种灵活的空间设计,为互动式、混合式学习提供保障。同时,每一间教室都有教师的“办公区”,更有一个充满着神奇创意的“读书小天地”。

    这样的教室单元设计,使教室不再是死板的教学场地,而是像细胞一样会呼吸、能流动,有生命力的学习空间。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每一个角落,每一处事物,都是有趣的体验,都成为造梦的实验厂。

    跨界学习探梦未来。借助微型城市的空间设计,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与红岭中学(集团)课程建设的气质一脉相承,课程体系体现“跨界融合、理解本位、真实情境、深度探究”特色,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和生活情境中探究,在综合的素养形成中成长,从而彰显“珍视每一个”的教育哲学。因此,项目化学习成为红岭实验小学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项目学习的设计者与协助者,成为学生的学程设计师。

    学校也创新教学组织,采用分学段、班组群的教学管理,实施主班教师负责制、全员参与制的班级管理,采取主副班教师与学科教师协同备课、协同上课的教学组织方式,将探究与真实的情境和目的联系起来,围绕开放式问题来组织教学,激发、鼓励好奇心,使“建构理解”的过程尽可能清晰,鼓励学生多说多想,把自己视为学习过程主动的参与者。

    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臧秀霞说:“我们的思路是用设计思维重构教与学,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组织架构、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对教与学进行系统化重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让红岭实验小学成为一所看得见孩子童年和未来的伟大学校。”

    “伟大”的学校自带能量,看得见未来的教育更能改造当下。除了学区周围适龄儿童争抢着进入这所新学校,原本在其他学校上学的孩子也借助学区优势转学到红岭实验小学,有孩子曾经犹豫不决,转学一段时间后就兴奋地向家人“炫耀”:这次转学真值。还有家长激动地对臧秀霞说,曾经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在校学习一个多月后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简直脱胎换骨一般。

    这样的神奇,或许只是刚刚开始。这所面向未来的学校,正在依托全新的办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在未来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打造跨界课程,通过“微型城市”建构不一样的城市关系群,书写关于儿童“学习城”的无限可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