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3-06
 

三轮备课法”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知道,课堂教学要能提高效益,集体备课是关键一环,集体备课时我们严防一人主备、众人享用的简单懒惰模式,过去由于时间的紧迫,由于精力的限制,集体备课大多是一人主备,众人享用;名师主讲,集体照搬;统一规格,流水操作。这对缺乏钻研创新精神的老师以及新手教师而言,如若不能参透精髓,及时转化,听的时候如痴如醉,上的时候不伦不类,亦步亦趋的结果必是邯郸学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现已形成我校特有的三轮备课制度:一轮备课,教师个体先备,要备出思考,带着问题进入集体备课;二轮备课,也就是集体备课,要备出思路,确保大方向正确,讨论充分,内容充足,给二次个体备课以更大选择的空间;三轮备课,也就是个体二次备课,要备出思想,在汲取集体智慧的同时,要大胆剪裁,大胆舍弃,要备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五有”课堂建设

2012年起,我校开始推行“五有”课堂(有生命的课堂、有道德的课堂、有“问题”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有呼吸的课堂)教学改革。第一步:校长挂帅,亲自督促,探讨有生命的课堂、有道德的课堂、有“问题”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有呼吸的课堂“五有”课堂模式的建构方式,并形成了《江苏省仪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江苏省仪征中学“五有”课堂教学评价表》。第二步:分三个层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轮从行政人员推开,深入课堂一线探索改革思路;二轮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之上,由学校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展示阶段成果;三轮在全校范围全面推开,要求人人都能上“五有”模式的课改课。第三步:进入与外校名师“同课异构”阶段,邀请省内外知名高中学校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大市骨干教师来校,开展三个年级全学科的同台竞技活动,邀请省内外的兄弟学校来校观摩、研讨,搭建交流平台,进行智慧碰撞、理念交锋,在真枪实弹的实战检验中完成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经过6年推进,前后4次对省内外开展公开教学活动,我校的课堂正在朝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的方向迈进,我们在努力把课堂打造成学生修学修能的“激情广场”。

学校干部的领导力问题,本质是如何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问题

   学校干部在其负责的领域里聚集着“一群人”,而干部则是这“一群人”中关键的“一个人”,干部领导力问题,实质就是如何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干部要努力修炼“三力”,做有思想引领力的“一个人”、有战略行动力的“一个人”、有组织治理力的“一个人”。

一、锤炼思想引领力

   一般认为,校长要出思想,负责定方向、筑愿景、谋战略;干部要出战术,负责传指令、抓落实、出效果。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全对,干部也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的干部怎能准确理解校长的思想?贯彻落实怎能不出偏差?干部作为所在群体的领头雁,没有思想如何“领入”群众?

1.不断丰富学识、增长见识

   有见识的人,对事物的判断会更明智、更准确,能更好地带领团队“对在方向”“赢在策略”;“见多”未必“识广”,因为大脑接收信息时很容易屏蔽“异见”、筛选“同意”来不断强化自己已有的思想,于是,就产生了“偏见”,自己还浑然不觉。因此,“见多”,不能仅是单纯数量的“多”,关键要倾听“多”家思想、了解“多”派观点,如此才能真正“识广”。

2.加强基于人格影响的团队文化建设

   火车站大厅里候车的一群人不叫“团队”,因为没有共同的文化来凝聚他们,他们没有向心力。“领导力”本质是文化“影响力”,核心是人格影响力。干部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干部同时要带领“一群人”建设基于人格影响的团队文化。

3.基于目标的问题思考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群人”走到一起,就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管理就是为了解决“一群人”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团队中关键的“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有不同于一般“成员”的基于目标的问题思考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先有问题后有办法,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干部在管理中不要怕问题,要对影响实现目标的关键问题去找出病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坚决予以解决。

二、锤炼战略行动力

    干部“行动力”非常重要,但不能成为“机器人”,按照死板的程序,简单地下达、机械地落实,要有“战略行动力”,即主动行动,有智慧地行动,有效益地行动。

1.管理者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

    学校干部的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打好头阵,是管理的第一要务。“怎么做”比“怎么说”重要,张瑞敏信奉“领导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郭台铭的管理“诀窍”在于“主管带头做,底下照着做”。“无我”的管理者,“校长这样说的”,你们看着干吧;但“有我”的管理者会“我认为校长说的是”,“我来这样干”,教师自然不令而从之。

2.从“三常”出发,求实求精

   尊重常识,不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抓实常规,让常规见诸师生行为;形成常态,管理系统自动化,组织运行有条不紊。从“三常”出发,各项工作务必“求实”,从实际出发,求实际效果;“求精”,要有精品思维,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努力把问题变为机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坚持在关键细节上比同类学校好1%。

三、修炼组织治理力

   学校干部的组织治理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工作中:规划共同愿景、制定工作流程、做好过程督导。

1.规划共同愿景

    一个组织有了普遍认可的共同愿景,团队成员才能“上下同欲”“同舟共济”。部门干部和年级干部,都要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大框架下,带领团队成员规划共同愿景,并努力让每位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队愿景紧密结合起来。

2.制定工作流程

    管理,对象是人,目标是事。人,要靠制度来管;事,要用流程来理。流程基于制度,补充完善制度,明确做事先后顺序,清晰方法要领,保证目标有效达成。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各班级的课程表,其实就是工作流程化的例子。一般而言,制定制度是学校层面的事,部门和年级则主要解决流程管事方面的问题。一线管理事务多、压力大,干部善于根据相关制度来制定流程、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流程,把事情做对。

3.做好过程督导

   学校管理要有结果的评价反馈,更要有过程的跟进督导。

  “督”是抓过程。过程管理的精髓是“严、实、精、细”,一切规章制度从“严”要求,每个工作流程落到“实”处,所有质量标准力求“精”品,做好每一个关键“细”节;其关键是“凡有任务,必有跟进;凡有布置,必有检查;凡有问题,必有反馈”。这样,过程管理必能产生效益。

  “导”是促提升。工作落实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未曾想到的困难,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果在问题刚有苗头时,甚至只是隐约有要发生的迹象时,就能提前干预,“治未病”,效果就会最好。因此,智慧的管理者一定要善于诊断问题,及时开出处方,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工作,而是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管理就是让决策付诸行动,让意愿成为效果。

1.课堂上在学生思考、作业或陈述问题时,老师习惯性插话这种现象的思考与分析

   老师习惯性插话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老师对学情了解不够,即对学生认知结构、知识储备水平的认识不足,总是对学生不放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认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不到位,急于得到自己备课时设定的答案,期望在课堂上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以求自我满足。进而去“提示”,去“告知”,这是一种提示性“语言贿赂”。

这种教学方式有两种隐性的严重的不良后果:

①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严密性和流畅性(未来的现实生活中以及考场上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思维的整体性、严密性和流畅性,如高考考场上面对既定的文本——考卷进行解读时,所要求的是绝对的个体解读,旁边绝对是不可能有自己的老师在同步指导的),这一点探讨的是高考考试绩效这种即时性的阶段目标问题。(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到高考考场上考查学生的能力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能非常清晰了,否则你有可能在教学时“目标”游离→→我们的学生也要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今天我所讲的这一切的目标指向都是为了你们的发展,从近一点的来说或者是从功利一点来说是高考考试绩效这种即时性的阶段目标问题,至于从远景或者说对你们终身发展的人文关怀的深层次问题是我下面要重点阐释的问题

  ②最大的、也是最隐性的后果是,使所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学会了不认真倾听别人对问题的理解(因为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师生同构过程中看到的都是老师不尊重学生,不去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人们要尊重别人,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西方文化中也是如此,伏尔泰曾经说过一句至今仍令人震耳发聩的话“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一点探讨的是我们要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即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淀与提升,以彰显我们教育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人文关怀的深层次问题。

   因为你现在的所有努力的目标指向都是使学生将来走上高考考场得到尽可能多的分数,在高考考场上,当学生面对既定的文本——高考考卷进行解读的时候,所要求的绝对是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全面性,这样,才能得高分(即,以对标在高考考场上,当学生面对既定的文本——高考考卷进行解读的时候,所需要的相关能力要求)。

    仪征中学学校层面刚性要求:“严禁教师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你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打断学生发言(对问题理解的陈述);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规定时间思考你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打断学生思考;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规定时间做好老师布置的练习的过程中打断学生练习。”否则作为不合格的课堂教学,实行一票否决

   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充分思考充分练习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完整表达的机会。每位教师从自我做起,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学会“放手”——放下包袱,放松情绪,放宽心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我净化和吸收。

老师说:“让学生都讲完,教学任务完不成”。

“那个教学任务是你老师设定的,如果你老师追求的是你设定的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因为你老师完成了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得到知识掌握与相关能力提升,那么,你老师这种所谓的教学任务完成其意义是需要认真考量的”。

如果你不认真执行“三严禁”的话,你在课堂上所检测的教学绩效一定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你老师所想检测的你前面所授问题的绩效呈现不准确了,你就无法通过这种检测去发现你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么你老师又如何能去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呢?因为你的习惯性插话给了学生以提示,学生在课堂现场所回答的问题中,所做的限时练习中有了你老师所提示的成分……

2.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积极语言表达勤于书面表达,这样,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全面性以及自信力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

  (前面已非常强调过)因为你现在的所有努力的目标指向都是使学生将来走上高考考场得到尽可能多的分数,在高考考场上,当学生面对既定的文本——高考考卷进行解读的时候,所要求的绝对是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全面性,这样,才能得高分。

还有一点是需要引起我们所有同学非常注意的,就是上课被提问时,每个人都要保证自己回答问题的声音能被班上每一个同学都能听清楚,从而绝对避免由于自己声音低而白白浪费全班同学宝贵的上课学习的时间,当每一个同学都注意到这个“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时,我们课堂绩效在这一个维度上就得以提升了。

   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在其他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上黑板板书后,大多数情况下都习惯于等老师来评价,或都习惯于跟在老师后面参与评价。

   这一方法最值得商榷:一是由教师来进行评价时,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一般都是在绝对服从或景仰、膜拜的情境下来看或去听的。二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师把自己对问题理解的层次、理解的高度,用自己的语言系统,以整体的、严密的、流畅的学科思维能力的水准强加给你们学生(你老师是受到过大学严格专业训练的人)学生中的不少人在老师对问题解决的陈述过程中仅是处于盲从、附和、跟风的高耗低效之态中。

   如果我们学生都积极踊跃地站起来对前面同学进行评价的话(你老师一定要求学生大声地表达确保全班同学都能清晰地听到,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其他同学在听讲时大多数总是带着挑剔的目光(挑剔性地听讲),既然是挑剔性的,就会非常认真地去倾听,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总想听出什么毛病,看出什么瑕疵。那么,在这种情境下,大多数个体学生都能充分调动全部的注意力来参与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话,大家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将会得到较快的提升。

   老师让学生同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如作文教学中对某个论点和部分论据之间进行论证分析,数学老师让全班学生在几分钟内同时解一道题),然后在学生基本完成各自的“解读”的基础上,让部分学生呈现自己“解读”的成果(老师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让一至两个学生站起来读自己的解读性文字),这种呈现方式一是太快,二是不清晰,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引发全体同学的有意注意和共鸣。可能用视频展示台来呈现给大家看会更好些。这样做有两大好处:

   一是“个体解读”的质态可以由全体同学来评价,大家都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文本展示,评价有充分的原始依据。这样,同学们之间都可以对自己与别人的解读进行比较,进而实现各自“个体解读”的成果相互交流、碰撞、共赏、共享。

   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个体解读”落实在纸上,使学生将自己的言语解读转换为书面解读提升了一个要求层次,特别要指出的是大多数考试考查的不是你的言语解读,而是你的书面解读(将来的高考更是如此)。这样可以带有强制性训练学生去认真书写,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字迹的工整度。因为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意蕴再好,而书写的呈现形式不好,评卷的教师不能在毫无阅读障碍的情况下,清晰地了解的文本解读水平,肯定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比如,高考作文评阅的时间很紧张,任何不规范的书写呈现质态都将会使得分被打折扣,你老师对学生说一百遍要认真规范地书写,不如你经常性地在视频展示台上投影学生的“书面解读”,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每个人都会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高中生,在男女合班体制下,字写得差且不规范,像鸡爪子挥的一样,是非常丢人的,尤其是在众多异性面前,你要抓住人性中最致命的东西,即抓住学生的“命门”,点他的“穴”。

    这里还涉及“教育教学管理边际效益”的问题:“学生用不同规格的纸写,老师用视频展示台时被迫需要不停地调焦距”“教学的边际效益未能充分挖掘”。

    学期初发放300张1/4大的16k纸,让学生把个体解读落实在纸上,再走到视频展示台前向全班同学呈现自己的“解读”成果,并对“自己的‘解读’”进行“解读”(“书面解读”转换为“言语解读”),就是遵循“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掘教学的边际效益。

    当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姿态会接受全体同学的检验和评价时,他就会重视解读和书写的质量;当他需要对自己的“解读”作出阐释时(升级版的“书面解读”转换为“言语解读”),他就再次参与到了理解和消化之中,其他同学也在对比、思考中进行了再次学习。

    从而实现促进“三大变化”:①学生由听老师讲变为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②由学生个体自己学变师生共同学,③由一次性听课变多轮次参与,真正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对话、有思考、有深度的高效课堂。

   “书面解读”转换为“言语解读”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包括对“解读者”以及全班同学课堂学习的“刺激力”)能力提升的三个层次:一、由老师投影学生的“书面解读”并将其转换为“言语解读”;二、由老师投影学生的“书面解读”,然后让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与全班同学“同向而立”)将自己的“书面解读”转换为“言语解读”;二、由学生自己走到视频展示台前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书面解读”成果,并将自己的“书面解读”转换为“言语解读”(站在讲台上与全班同学“相向而立”,俨然是一个小老师)。

(关于教育教学管理“边际效益”的案例很多,这里仅再举一例:冬天教室走廊一侧的窗子每边开5cm,“闷螃蟹”“缺氧”)

要注意理解关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效率”问题   

   (关于教育教学管理“边际效益”的案例很多,这里仅再举一例——冬天教室走廊一侧的窗子每边开5cm,“闷螃蟹”“缺氧”)(举例:2021.1.27放寒假前两天晚自习高二14班一个女生坐在门口的地上……)

    3.两个学习方法的“终极武器”(平时学习过程中“两大天敌”)(本次每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寒假学习安排表的上方都统一写了作业要求:亲爱的同学们,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突出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强调问题情境,希望大家利用寒假时间培养习惯,提升自我,真正做到寒假不虚度,韶华不辜负;练好基本功,高考才轻松。在完成寒假作业特别强调两点:

   1.独立完成。做练习时,不翻看书本,不查阅资料,考试什么状态,寒假练习就是什么状态,一张试卷一支笔,所有试题做到底。

   2.限时训练。做练习时,按照“考试”要求,调好“交卷”铃声,父母可以当监考,多余动作全戒掉,聚精会神全真应战,大考才能捷报频传。

   ①平时课堂作业或在家做练习、试卷都“会做”,考试的时候往往出现“不会做”的状况,为什么?

平时作业过程中不会做或公式、定理记不得,问老师或问同学或翻书去找公式、定理后做好作业交上去以后,往往基本上不去深入研究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公式、定理在教材的什么地方,教材上是怎么证明或推导的,很少有学生去在教材上找到这些公式、定理的出处,并非常认真研究弄懂这些公式、定理的证明或推导过程,然后再非常认真地对这些公式、定理进行证明或推导一遍,以求真正掌握。这样的话,你在学习过程中就有可能堵住一个又一个“漏洞”,每天堵住一个0.05分的“漏洞”,高中三年就能堵住54分的“漏洞”,这就足以使你从民办本二上升到本一,从普通本一上升到985中的C9大学,反之……

   一定要对标高考考场上做考卷时的场景,一不可能问老师问同学,二不可能翻书看公式、定理。

天敌:做作业过程中问人或翻书看公式、定理,事后不去深入研究。

   ②平时做作业、做试卷不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虽然正确率较高,但一到考场上虽然题目大多数都会做就是时间不够用。

平时做作业、做试卷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很少意识到“限时”的重要性,如放假时在家做一份完整的数学试卷(过程中一会儿去喝牛奶,一会儿去吃东西,一会儿去与家里的宠物狗玩一下,一会儿去听一下音乐……),经常要用两个半小时,甚至三小时,虽然你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把一份完整的数学试卷做完了,正确率也比较高,你由此所产生了满满的“成就感”,如果经常如此甚至一贯如此,那么对你未来走上高考考场所产生的影响将是非常“致命的”,因为在高考考场上完成一份试卷是绝对有时间限制的,你说你那些题目都会做就是时间不够了,谁能给你“分”呢?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做作业、做试卷的过程中时时意识到“限时完成的重要性”。

绝对要对标高考考场上做考卷时绝对的时间限制要求。

天敌:平时始终意识不到限时作业、限时做试卷的重要性。

4.重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研究(如数学运算能力)

   过年前教育部组织的八省高考模拟考试的数学试卷不是太难,但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近几年来,数学高考命题的方向在转型,从注重考难题、重技法转向注重考基础、重运算能力的考查。运算水平的提升需要具备两种能力,如何算好(运算方法问题)、如何算对(运算能力问题)。数学考试重视运算能力考查的原因在于:一是运算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基础能力之一,二是运算过程很枯燥,那是培养人的耐心、定力,而耐心与定力是从事科研,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所必备的能力。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很多,这种特定能力的考查也是其中之一。运算的过程中要瞻前顾后,关注运算式子的原生态结构,这样就会在运算过程中生成你运算的相关技巧。我们对很多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过相关调研,发现很多学生平时做整份试卷时(如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只注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不重视运算过程和运算能力的生成,即不重视那种运算过程中对原生态结构运算式子形式的关注。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长期关注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就会在每道具体题目的运算过程中渐进地逐步生成相应的运算经验和技法,而这些经验与技法在未来的高考、中考中是可以作为常模参照的。否则,平时不注重实践以及在实践中生成相关能力,那么,在高考考场上解题运算过程中是很难瞬间生成那些相应的技巧,以求算好算对得高分的。

5.要重视“具体学科应试基本范式”的研究

    同一学科中同等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学生之间高考考分差距形成的原因:所下功夫的差异该学科应试的基本范式的掌握程度的差异“所下功夫差异”的解决涉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范畴,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程度、对该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问题。“该学科应试的基本范式的掌握程度的差异”的解决涉及教师如何研究“具体学科应试的基本范式”,并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牢固掌握这些“具体学科应试的基本范式”对提升应考绩效的作用等问题。我们的教与学过程中具体的学科备课组一定要有研究本学科应试基本范式的意识和具体行动,这样我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从应考技术层面给学生提供一系列解题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方面的可供常模参照的范式,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实现营考绩效的实质性提升。这里以高考作文的应试教学为例进行相关分析说明:高考作文主要考查学生记叙文、议论文两大类(当然还有说明文、应用文、文学类散文)。

记叙文:有以写人为主、记事为主、写景状物为主三类:

“写人的”记叙文:要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的细腻描绘和环境的烘托,突出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品质。

“记事的”记叙文:要通过悬念的设置,如利用误会、巧合以及事情的逆转来写出事情波澜起伏,要重视事情给人的启迪。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切忌单一性倾向,另外还要注意视点(远视点、近视点)和视角(俯视、仰视、平视)。

议论文:从论证角度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类:

“立论文”的结构模式主要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驳论文”的驳论方法有:直接驳论点(原论点是错误的)、驳论据(原论据不足以支撑论点)、驳论证(论证的过程不合逻辑)。

十多年前有一次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拒绝平庸”,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中绝大多数采用并列式,其分论点为“拒绝平庸需要远大的志向、拒绝平庸需要顽强的意志,拒绝平庸需要聪明的智慧”。

“拒绝诱惑”也可以这样写,这样的文章结构是平面的、立意是肤浅的,这是广谱的贴标签式的构思。这种绝大多数广谱的贴标签式的作文就暴露出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范式训练”的指导严重不到位,进而导致很多学生作文范式定位不准,思维平面化、平庸化(写“拒绝平庸”,却写得“平庸”),全省高考作文大面积低分(46分以下的作文比比皆是),大多数考生拿不到“发展分”。

如果写成“层进式的思想评论模式”:举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途径,就符合高考议论文得到“发展分”的要求,即“能探究某种社会现象以及思潮的形成原因,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文章结构是多维的、立体的,立意是深刻的。这样写的考生一定能拿到“发展分”。

新的征程,重任多多,期待满满。我更坚定地相信一种精神。那就是我们学校的治学精神“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埋下头,一步一个脚印去走路;踏踏实实,一件一件去做事情,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征途,给大家提两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遵章守纪,敬畏规则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公众场合都应该有规则意识,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地方,因此,更应该是重规则、讲规矩、守规范的地方,仪中学生理应敬畏制度,恪守规则,学会自律。认真学习和践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仪征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是一个中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要求。

还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但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比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大声发言等规则。

下课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等规则。

晚自习规则,冬季临走廊一侧每扇窗子开2-5厘米通风换气。(上学期放寒假前两天第一节晚自习时高二14班一个女生坐在门口的地上很痛苦……)

开关门声音、走廊上脚本声大小……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音、体、美、信息课提前两分钟到上课地点候课,不得提前离开上课地点的规则。

食堂排队买饭文明就餐,珍惜食品严禁浪费。

进校门戴校牌,身份识别标志……仪征中学是仪征地区最好的学校,校牌戴在胸前走在路上应是一种荣耀与自豪,同时也能对你的行为与形象以无形的约束,强迫你规范地做人与行事!

校园内电瓶车自行车推行慢行,电瓶车电源以及警报器关闭。

绝对不允许在校门口以及两侧100米内上下车。我堂堂仪征中学绝不培养100米都不能走的“废物”,也绝不培养讨100米小便宜的“小人”,格局不能太小……2400个学生,如果都在门口下车是什么结果,还有家长把车子停在门口西侧护栏里面让学生下车,我真怀疑你是不是他生的,这就等于把你丢在“雷场”,太危险了。

昨天晚上10:05门口好几个家长站在正门口禁停线内、有两个还推着电瓶车,还有几个家长推着电瓶车把大门口西侧的非机动车道几乎堵死……请你们回家启动“你们上小学时的——小手拉大手”,否则下次我们值班老师就站在你们家长附近等你,当你的面“教育”你的父母,他们那么差的行为习惯或者素质怎么配做堂堂江苏省重点中学学生的父母……溺爱孩子、教孩子“讨小便宜”……

从东面来的车子在仪中岗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下车,或过仪中岗向西过校门口再西行100米公交站台下车进入非机动车道再上人行道。从西面来的车子在南侧公交站台下车进入非机动车道再上人行道东行至斑马线向北进校门或进入南侧停车场下车然后从斑马线入校门。否则一律以违规论处。

晚自习高一高二10点、10点一刻下时,走读生及时文明离校,在离开教学楼前不得大声讲话、打闹。

高一住宿生10点5分到10点半,高二住宿生10点20分到10点半在教室继续认真上晚自习,10点半才能离开。到宿舍快速洗漱,11点15分熄灯,认真睡觉,不能再大声聊天,不得再用小灯做作业看课外书。早上6点准时起床6点25前到食堂吃早饭,早上吃热乎乎的稀饭包子有益于身体健康……

另外,注意本学期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视力,恢复上下午第二节课前的眼保健操,请大家非常重视、认真做,记得一句话“眼睛是自己的,不是租来的”。

注意本学期为了使全体学生正确地了解并认知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是了解并认知高速发展的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之间的交往互动,以用最少的时间并能最快地形成最符合我们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国家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国际视野,以最好地服务于我们即将参加的高考,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十分强调学生要通过中小学教育形成正确的国家民族意识与科学的世界意识国际视野,特别是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的“一核”“四层”“四翼”中核心功能“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为此,我们在上学期期末开始在高一高二试点:晚自习前用班上的投屏播放学校“信息与实验中心”每天剪辑好的并发布在学校网盘中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6一8分钟的国际新闻,实践证明这个“教育改革行为”高一高二学生的非常欢迎与认同,因为它不但调节了同学们一天8节课后相对疲惫的身心,更重要的是还能用较短的时间了解并认知近几天的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是了解并认知高速发展的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之间的交往互动,并能最快地形成最符合我们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国家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国际视野。

所以,学校党委会研究决定本学期晚自习前三个年级都放6一8分钟的世界新闻,各班班长到各年级规定的时间只需点击班级投屏上链接就可以直接播放了,各年级具体播放的时间由各年级统一规定。

在全省“大一新生体能测试项目”中,我校考出去的学生成绩在扬州市考出去的学生中非常突出。因此,3月2日(下周二)扬州市教育局将在我校举行“扬州市2021年高中体质训练教学现场推进会”,届时将有各县(市、区)分管高中体育教学局长、体育教研员,各高中校长分管高三校长、教务主任、体育教研组长、高三体育备课主任。观摩高三体育课(上课内容主要是如何针对大一新生测试项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么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时间:9:00-9:20);观摩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9:20-9:35。跑操是他们必看的项目,请各位班主任近期内要继续狠抓跑操质量,以迎接观摩(届时,上次2020.12.7-8江苏省高中学校教科研综合学术活动的所有50多块展牌全部再次展出,外树学校形象)。

这些看似细小实则无处不在的规则,如果你每一点都能严格遵照执行并持之以恒,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个遵守规则敬畏制度的人,一定是一个自律的人,一个自律到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将制度和规则内化为修养和情操的人,一定会超凡脱俗、优秀卓绝。同学们,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自律,都是遵章守纪,敬畏规则。愿你们能懂,能遵照执行,并坚持到底。

请你们走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多看两眼我们学校的“治学精神”:“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请把我们学校的“治学精神”铭记在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担当有为,实干为要

   疫情期间,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我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换下来,换成科室里的共产党员。因为宣誓的时候,大家都说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所以这时候,共产党员上,一定要给我做出样子来!”这句话振聋发聩,掷地有声,一下子让所有人都记住了张文宏。他也因此获得了硬核医生的称号。那么张文宏的硬核究竟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的“正直、担当、谦逊、实干”。

“正直、担当”说的是气度和胸怀;“谦逊、实干”说的是工作作风。也许每个科学家都该如此,但张文宏做到了,这或许就是张文宏硬核精神的全部原因吧。很多媒体要采访张文宏,他都一一拒绝了,他说:“多一些时间,我们就能多救一个病人。”

同学们,张文宏的硬核精神,或许就是我们青春应该有的样子。青春到底是什么,她应该就是保持奋斗的那种姿态!

善于进取的仪中学子,愿你们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深植家国情怀,直面使命担当,昂首挺立,自信从容,为学校发展蓝图增色添彩,为祖国建设未来添砖加瓦。

善于学习的一中学子,希望你们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问题,敢于刨根问底;对于难点,善于探本溯源。沉下心来,俯下身去,为了青春的美丽而学习。

善于奋斗的仪中学子,愿你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让我们在宁静的美丽校园里博览群书,在热烈的师生交流中求真论道,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增长阅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励学修业、激扬青春,以实干锤炼品质,用奋斗成就优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辞中说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请允许我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说一句,那让我们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姚校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与实践

(1)推行“三个严禁”

推进“三个严禁”相关规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表达、消化和吸收。学校刚性要求:严禁教师在课堂上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打断学生发言(对问题理解的陈述);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规定时间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打断学生思考;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规定时间做老师布置的练习过程中打断学生练习。学校采用“每日抽签听课”与“每周比对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对“三个严禁”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每日抽签听课”即周二至周五的随机抽签课;“每周比对听课”即提前一周抽定某个年级某个备课组,在下周连续一周抽听该组教师的课进行同课异构的比照。

“三严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研究,这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全面性以及自信力的提升作用非常大。一学期来,老师们认真执行“三严禁”,努力规避课堂教学绩效检测的虚假性,追求课堂生成的真实性。

(2)推进“三轮备课”

强化三轮备课要求,第一轮是首次“个体备课”:在集体备课前,要求备课组成员“人人主备”,并形成自己的备课思路,使教师带着自己的思考及问题,进入集体备课。第二轮是“集体备课”: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一人主讲,即“预上课”,大家对此展开讨论,形成共识。特别强调二轮备课重视“共识”的达成,所用教学材料,各种例题、习题、资料选用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在总体统一的前提下,教师按照各班的班情进行适当地增补、删减和调整。引入和学习如皋白蒲中学先进的课堂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加以消化和吸收。第三轮是二次“个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的二次备课,从而形成符合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力求:“一轮个体备课”出“思考”,“二轮集体备课”出“思路”,“三轮个体备课”出“思想”。

做到备课“四研究”。第一,研究课标:使教学内容不偏离“轨道”;第二,研究学生:使教学活动能有的放矢;第三,研究教材: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第四,研究处理:“个体备课——集体备课——个体备课”三者之间的关系。

重视“预上课”环节,对一节课的处理,由一个教师来主讲,其余老师在听讲过程中吸收并内化,并在相互研讨中生成集体智慧。

(3)推动“三大改革”

研制“导学单”。“导学单”是教学改革走向纵深、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优异成绩的必然选择。学校明确导学单数量,完善了导学单形式,重点要求在提升导学单内容质量、整体规划作业方案上下功夫,即整体地去设计“课堂上的训练”“课后的作业”,要求严格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编写,实现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同时要求体现科学性、精编性(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层次性(注意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学习需求是有差异的);要求教师坚持“先做题,后布置”,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学校每周进行详细统计,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考核之中。我校的导学单,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实现了导学单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仪征中学特色的学科教辅资料。

进一步强调“言语解读”

学期初发放每生300张64k投影展示专用纸,让学生把个体解读落实在纸上,再走到视频展示台前向全班同学呈现自己的“解读”成果,并对“自己的‘解读’”进行“解读”,即“言语解读”转换为“书面解读”,就是遵循“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掘教学的边际效益。当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姿态会接受全体同学的检验和评价时,他就会重视解读和书写的质量;当他需要对自己的“解读”作出阐释时,即升级版的“书面解读”转换为“言语解读”,他就再次参与到了理解和消化之中,其他同学也在对比、思考中进行了再次学习,从而真正促进“三大变化”。

进一步深化语、英作文教学改革。

推动语文、英语作文教与学的改革。具体举措有:(1)老师与学生同时写作文(下水作文),交给分管校长和校长审阅;(2)改变原先作文题目与学生作文内容之间的分离状态,作文题目印在作文纸的开头;(3)作文批阅方式的改革(在作文纸开头设置得分表格进行分项赋分);(4)仅仅老师评讲作文也不行,全年级得分最高的学生与本班级得分最高的学生的作文展示在班级黑板报上,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每次都能看到两篇相对可供常模参照的作文范本,在与自己作文比对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如何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5)把两篇最好的作文印给学生,三年下来,积累180篇作文(每学期至少10篇作文),这些作文中三分之一是自己写老师批阅过的,三分之二是自己同伴中写得最好的,这一定比任何优秀作文选都要好得多;(6)建立作文“双评”制度。(7)每两周完成一篇作文写作,这是铁的规定,经过三年强化训练,努力让高考作文年级均分增长2至3分成为可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