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练二答案详解
1.C
2.C
3.B
4.法定数字货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的,与法定货币价值等价的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中心化”货币。
5.①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突出;②替代MO(流通现金),M1(现金+存款)和 M2(现金+存款+金融产品);③提供流通支付免费,对目前支付机构造成冲击。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由材料一“按照西方经济学上的一般定义,凡是被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都可以看作是货币”,而QQ币、比特币“仅仅是在特定社交场景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电子支付工具”,因此不能选QQ币、比特币,排除A项和B项;再根据材料三“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其本质不是货币”,因此“微信”也不选,排除D项。
故选C。
2.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而更容易作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于文无据,原文是“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货币,容易作为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是将虚拟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进行比较,因而并没有说比特币“更容易被用作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
B.“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的用户在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不合文意,原文是“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的用户在该平台下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应该是“在该平台下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而非“在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
D.首先,“因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特定的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原因表述不当,“法定数字货币将成为最受欢迎的货币”的原因是法定数字货币的三个显著优势,即“制作成本低”“监管便利”和“应用场景多”;其次 “最受欢迎”表述绝对化,原文材料二结尾只是说“成为受欢迎的货币”。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就表明”太绝对,根据材料二“一种货币能否很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衡量其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可知,只是“衡量”,并不代表“就表明”,太过绝对。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下定义的格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基本句式应为“……是……”,根据题干的定义对象“法定数字货币”,通过材料二“法定数字货币是‘中心化’货币”语段可知,“法定数字货币是……货币”;再根据该句和材料二中的“法定数字货币相较于虚拟货币具有以下优势……而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货币”可得出,法定数字货币的特征为: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法定货币价值等价的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接下来让这两个特征作定语,由此得出法定数字货币得定义,即法定数字货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的,与法定货币价值等价的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中心化”货币。
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三。材料三摘编自王志诚《打牢基础建立共识,稳妥推进数字货币》。故依次从材料中找出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影响相关的文字并加以组织即可。
根据“从支付功能来看,中国已经有微信和支付宝,央行数字货币仅从流通中介和支付角度带来的功能性改善并不大,但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将会比较突出”可得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突出;
根据“目前切入点主要是替代 MO(流通现金),当验证成功并全面推广完成后,其对Ml(现金十存款)甚至是对 M2(Ml+金融产品)实现替代也很容易”可得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可以替代MO(流通现金),M1(现金+存款)和 M2(现金+存款+金融产品);
根据“因为 DECP目前设计是提供流通支付免费,这将会对目前支付机构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可得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可以提供流通支付免费,对目前支付机构造成冲击。
由此梳理答案即可。
6.B
7.①凸显人物形象。“八条意见”显示出闻达的沉稳、睿智、干练,与他平时处境尴尬、受人嘲笑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呼应相关情节。前文说闻达是流行病专家,霍乱疫情出现后从领导到同事都对他充满期待,“八条意见”使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落实。③强化小说主旨。“八条意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8.①闻达长年坚持对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写流行病学报告,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种“等待”究竟有什么结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计较别人的嘲笑,虽处境困窘仍始终“保存”自己内心对防疫事业的热爱;③他在霍乱发生、众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用事实证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存”都是值得的。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说法有误。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多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体现当时人们的急切、慌乱。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原文中作者详细的分条列出闻达的“八条意见”,从人物塑造上来看,霍乱突然来临,大家紧张慌乱的时候,闻达的八条意见逐步推进,从组织建设,到确认病例、隔离病人和消毒等措施,充分展现出闻达对流行病学的知识深厚。闻达再不是大家眼中那个嘲笑的对象,他冷静且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各方工作,与前文他被妻子追逐,不修边幅的样子形成对比,突出他的干练和能力。
从文章结构上来看,与前文“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大家对他的期待形成了照应。
从小说主题来看,“八条意见”充分展现主人公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让故事显得更真实,突出作品主题。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中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有几个关键点:(1)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2)为了不可知的结果长久地等待,(3)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4)值得。主人公,科室的人下班后他还在研究工作,多年坚守岗位。精通业务,临危不乱。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疫情发作后,他胸有成竹,举措得力。首先,主人公闻达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长久地等待,“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主人公闻达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妻子的不理解,同事的嘲笑,从未动摇他内心的坚持。最后,霍乱突然来临,他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一切付出、等待都是值得的。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9.D
10.“百万金元”指“声名财富”,“一根琴弦”指艺术,两者对比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庸人逐利心切的不屑。
11.选A A句中“闲倚虚幌、隔窗一眺”的句式与“威仪赫赫、持旗前导”一致,也与语段的行文风格一致;是对具体动作的描慕,更形象生动;与“威仪赫赫、持旗前导”形成对比,作者立场更鲜明。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的“见到皇冠,也能羡而不妒”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A.“孤帆”代船,为借代,
B.“铁衣”代征人,为借代,
C.“管弦”代音乐,为借代,
D.“细浪”“泥丸”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百万金元”与“一根琴弦”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结合“人们一般所谓的声名财富”夸张,“百万金元”指声名财富,“一根琴弦”是由具体代抽象,“琴弦”代指艺术。两个词语语义形成对比,形象生动。
1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结合前文语境“那深得其乐的人往往并非是那威仪赫赫、持旗前导的人”可知,“闲倚虚幌、隔窗一眺”与“威仪赫赫、持旗前导”句式结构一致;“闲倚虚幌、隔窗一眺”与前句“威仪赫赫、持旗前导”同是运用动词,形象生动,而且在形象上形成对比;“并非是”“却是”形成语意呼应,更能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闲倚虚幌、隔窗一眺”与“威仪赫赫、持旗前导”语意风格雅致,有韵味。
故选A。
12.(1)白居易
(2)示例一:不赞同。理由:不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其本质都是拆除。这是狡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薪火。
示例二:赞同。理由:这些文物经风雨侵蚀,已经破败,无法正常修复,在现代化都市中,犹如美人脸上的疤痕。必须拆除,使它浴火重生。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楹联的大意为,唐代谈到诗人的时候,李杜之外还有新乐府诗负有盛名;苏州人怀念刺史时,湖山那儿依山伴水的地方还有三亩旧祠堂可以观瞻。以“新乐府”闻名而与李杜并提的唐代大诗人便是白居易,而白居易又任过苏州刺史,那里还有白公祠,则加以佐证。因此,可以推断,楹联纪念的人是白居易。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的实质都是为了城市建设把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进行拆毁。如果选择反对的立场,就要强调文物古迹的精神价值和对民族传承的重要性,而拆毁文物古迹将是永远地毁灭、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果选择赞同的立场,就要强调拆毁文物古迹、有利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它符合现代都市的整体风格,让其再造重生,获得新的时代意义。题干要求必须用一种修辞手法,可选择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13.①情随境生 ②移情入境 ③无我物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点“一是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种物境时,突有所悟,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即诗人情感因为外物而产生,概括为“情随境生”;
第二点“二是诗人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当接触外界物境时,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即诗人把本来就有的情感付诸外物,概括为“移情入境”;
第三点“还有一种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态、色调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样,如‘竹’的气节、‘莲’的高洁等,长期以来已被公认为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即外物本身具有的,和诗人无关,概括为“无我物境”。
注意字数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