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测试】力学实验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3-05
 

专题07 力学实验(原卷版)

江苏省12年(2008-2019)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实验1 研究匀变速运动(打点计时器)

12010年第11 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     ▲    (选填之前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实验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2014年第11.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 实验记录纸如题 11 -1 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 F1 F2 的方向分别过 P1  P2 ;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 F3 的方向过 P3 .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 3 . 30 NF2= 3. 85 N F3= 4 . 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 F1  F2 的合力.  (2 ) 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 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题 11 -2 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 O ,下端 N 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 N,在白纸上记录下N 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 N 的轨迹.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 11 -3图所示. O 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 ab 两点, 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 a b 时所受拉力 FaFb 的大小关系为   .

(3 ) 根据(2 ) 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 A) 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B)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 2 次的长度较长

( C) 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 2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 D)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 ) 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3. 2011年第1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指出两个解决办法。

 

实验3牛顿第二定律

4.2009年第1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像.

 

3)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作出的-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

 

实验4 .测动摩擦因数

5.2012年第11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 A 拉到P ,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 . 分别测量OPOQ 的长度h s. 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 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 关系的图象.

 

(3)实验测得AB 的质量分别为m = 0. 40 kgM =0. 50 kg. 根据s -h 图象可计算出A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___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实验的测量结果 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实验5. 测重力加速度

6. 2018年第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M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

 

用米尺量出重锤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H

在重锤1上加上质量为m的小钩码;

左手将重锤2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释放重锤2,同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1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

重复测量3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t.学,科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t测量的      (选填偶然系统)误差.

2)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主要是为了      

A)使H测得更准确

B)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

C)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2M

D)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

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可以怎么做?

4)使用橡皮泥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m0.用实验中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g,得g=      

7.2013年第11 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 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5s。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

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这导致实验误差。 为此,他分别取高度 ,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请推导说明。

实验6 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

8.2015年第11题.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题11-1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

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

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试验(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3…….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计时点到O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题11-2图所示

 

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是为了说明说明?对比实验的结果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7. 验证动能定理

 9. 2019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10.8分)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0-1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_______(选填“A”“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经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

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_(选填”)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题10-2图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______m/s.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的功可用算出。多次测量,若W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实验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2008年第11题: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⑴若轨道完全光滑,s2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      (用Hh表示).

    ⑵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h101m

2.00

3.00

4.00

5.00

6.00

s2 (101m2

2.62

3.89

5.20

6.53

7.78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h关系图.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填小于大于)理论值.

s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实验10: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11. 2017年第10题.(8分)利用如题10-1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 g,钩码的质量为m=10.0 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题10-2图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一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_____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位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利用W=mg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2.45

2.92

3.35

3.81

4.26

2.31

2.73

3.12

3.61

4.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图象.

 

4)实验结果表明,总是略小于W.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__________.

 

实验10 机械能守恒

12.2016年第11 某同学用如题11-1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着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点,光电门固定在A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可由计时器测出,取作为钢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和计时器示数t,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p与动能变化大小ΔEk,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1ΔEp=mgh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       ▲     之间的竖直距离.

A)钢球在A点时的顶端 (B)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C)钢球子A点时的底端

2)用ΔEk=mv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题11-2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0 s,则钢球的速度为v=_________m/s.

 

(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

△Ep(×102J)

4.892

9.786

14.69

19.59

29.38

△Ek(×102 J)

5.04

10.1

15.1

20.0

29.8

他发现表中的ΔEpΔEk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